退
离别 送别
励志
情感 友情
写景 山水

赏析

此诗乃唐代文学家韩愈所作,名为《别韩湘》。开篇"未为世用古来多"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的淡然态度,以及对自身才华未被充分利用的感慨。紧接着"如子雄文世孰过",诗人以自谦之辞,赞美友人的文学成就,显示出既是自我反省也是对朋友才能的肯定。后两句"好待功成身退后,卻抽身去卧烟萝。"则展现了诗人对于功名利禄的超然态度,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好待"表明了等待时机的耐心,而"功成身退"则透露出一种完成任务后便辞世离场的人生态度。最后"卻抽身去卧烟萝",更是表现出诗人对于尘世纷扰的厌倦,以及对自然山水间简单生活的渴望。整首诗流露出韩愈特有的文笔和深邃情怀,是一篇融合了个人情感与文学才华的佳作。

韩愈

424首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猜您喜欢

水调歌头(其六)送陈次山
明末清初·尤侗
三月莺花节,送子出青门。我向离亭贳酒、弹汁染衫痕。河畔萋萋芳草,陌上依依杨柳,极目总销魂。往问广川子,几筴玉杯存。橐须笔,携櫑具,贮罍樽。但读离骚痛饮、醉即舞青萍。试渡滹.....
送许著作分司东都
唐·武元衡
瑶瑟激悽响,征鸿翻夕阳。署分刊竹简,书蠹护芸香。马色关城晓,蝉声驿路长。石渠荣正礼,兰室重元方。不作经年别,离魂亦暂伤。
送邑造士李良岁贡之京
明·王恭
木落霜寒断雁鸣,六平峰下送君行。孤帆杳杳辞亲舍,匹马翩翩入帝京。禁邸疏钟朝佩影,桥门孤烛夜书声。遥怜得桂青霄上,应愧山中独隐名。
贺新郎·别文梁、洛闻之明日,宿江堰镇却寄
清·陆震
回首江城罅。忆前宵、故人相聚,绿醅红鲊。今日我行君昨去,风急江帆如射。想已到、寄奴山下。劳顿长途谁似我,对风雨、落日心尤怕。又不见,冰轮挂。淙淙只听流澌泻。隔疏林、数家灯.....
水调歌头·北上道别周明翁遇雪
元·吴存
昨梦骑白凤,身到玉皇家。晴开阊阖荡荡,白昼舞天葩。堂上圭陈璧委,堂下鹭班鹄侍,整整复斜斜。一笑未曾有,两眼眩光华。朝来见,庭中树,玉槎牙。马头怜我飞絮,行色渺天涯。想见燕.....
留别苏仁仲通判
宋·周必大
公才岂合尚题舆,天遣寒儒此曳裾。午夜灯光曾共赏,三春乐事未全疏。尊前窈窕传新唱,耳畔澜翻听异书。此别不须勤怨惜,君王日日问严徐。
眼儿媚·送别
宋·王质
雨润梨花雪未乾。犹自有春寒。不如且住,清明寒食,数日之间。想君行尽嘉陵水,我已下江南。相看万里,时须片纸,各报平安。
贾节庵冒夏暑越修涂过我苕霅情谊甚厚令闻古式无思大节不可复见而骨肉消息访问难真相对殆感慨不能为怀青灯夜语诵少陵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之句意甚惘然其归也儿曹以此为韵赋诗道别余亦作焉衰老拙恶姑写我怀且以卜后期云尔(其三)
宋末元初·牟巘
事故不可料,柯烂棋局更。两家骨肉内,往往隔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