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
和
虢
州
刘
给
事
使
君
三
堂
新
题
二
十
一
咏
·
花
岛
蜂
蝶
去
纷
纷
,
香
风
隔
岸
闻
。
欲
知
花
岛
处
,
水
上
觅
红
云
。
写景
写水
咏物
花
情感
自然景观
岛的
夏花
水中景致
译文
蜜蜂和蝴蝶一群群都飞向同一方向,顺着蜂蝶飞去的方向,调动嗅觉,顿时感到扑鼻的香气隔着宽阔的江面传送过来。
想知道开满鲜花的江中小岛在哪里?隔着宽阔的江水,只是隐约可见远方似有一片红色的云彩。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游船寻花的美丽图景。诗人通过蜂蝶在空中飞舞,纷纷扬扬,传递了春意盎然的氛围,同时也映衬出蜂蝶对香气的追逐与享受。"香风隔岸闻"则是说即便不亲临花前,也能从远处感受到那扑鼻而来的浓郁花香,为空间增添了一份迷人的距离感。"欲知花岛处"表达了诗人对花的渴望和寻找,而"水上觅红云"则展现了诗人在水面上追寻那如同红云般的花朵。这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心灵上的寄托。这里的"红云"既可以指代鲜活夺目的花朵,也可能暗示着诗人内心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期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浓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诗人对美好的追求以及内在的情感体验。
韩愈
424首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猜您喜欢
旅舍
宋·陆游
寺钟吹动四山昏,系缆来投江上村。木落不妨生意足,水归犹有涨痕存。炉红手暖书差健,鼎沸汤深酒易温。勿为无年忧寇窃,狺狺小犬护篱门。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赠三侍御
唐·常建
高山临大泽,正月芦花乾。阳色薰两崖,不改青松寒。士贤守孤贞,古来皆共难。明君错甚才,台上飞三鸾。操与霜雪明,量与江海宽。束身视天涯,安能穷波澜。孤鹤在枳棘,一枝非所安。逸.....
冬日临昆明池
隋末唐初·李世民
石鲸分玉溜,劫烬隐平沙。柳影冰无叶,梅心冻有花。寒野凝朝雾,霜天散夕霞。欢情犹未极,落景遽西斜。
孤山
宋·谢翱
又冒晴丝向水涯,寒云冉冉护巾纱。能知绿鬓几回至,欲行黄冠此处家。已把掖垣等茅舍,不愁封禅对梅花。晚风吹袂过船去,看鹤上天冲碧霞。
离霅溪感事献郑员外
唐·吴融
足恨饶悲不自由,萍无根蒂水长流。庾公明月吟连曙,谢守青山看入秋。一饭意专堪便死,千金诺在转难酬。云沈鸟去回头否,平子才多好赋愁。
天童山溪上
宋·王安石
溪水清涟树老苍,行穿溪树踏春阳。溪深树密无人处,唯有幽花渡水香。
水调歌头·游焦山,和方回,平仄通叶
清·杨玉衔
形胜任争战,京口锁双丸。蓬瀛清浅红尘,今已涨金山。北固江山天限,南服衣冠人换,六代百年间。一匹澄江练,尽处著烟鬟。隐君庐,孤木馆,草芊芊。华阳词翰,鹤鸣瘗石半钻刓。带玉芝.....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