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
秋节
重阳节
写景
怀古
抒情
写冬
写雪
写河津

赏析

这首《重阳》由明代诗人沈守正所作,描绘了重阳节在异乡渡过时的孤独与感慨。首句“黄河北渡气悲凉”,以黄河为背景,渲染出一种离别与哀愁的氛围,北渡象征着远离家乡,这种情境下,即使是佳节也难以带来欢愉,反而增添了旅途的孤寂和思乡之情。“令节空逢旅思长”进一步点明了节日与旅行的矛盾,即使是在传统佳节,诗人也难以摆脱对故乡的思念。“岂有茱萸对风雨,秪愁豺虎偪封疆”两句,通过茱萸这一传统重阳节习俗的缺失,以及对边疆安全的担忧,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茱萸本是重阳节佩戴的植物,象征着驱邪避凶,但在异乡,不仅茱萸无法佩戴,还担心边疆的安全,这种对比更显出诗人的忧虑和无奈。“苔华扑地千层白,杨柳连天数叶黄”描绘了一幅秋日景象,苔花铺满地面,一片洁白,杨柳叶子渐黄,随风飘荡。这样的自然景色虽美,却也映衬出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与落寞,同时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最后,“却忆香山好诗句,一年年倍惜重阳”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对重阳节的加倍珍惜。香山,这里可能是指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意境,诗人借此表达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以及对当前处境的感慨。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身处异乡、佳节思亲的复杂心情,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具有较强的情感共鸣力和艺术感染力。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朱菊山汪眉山会宿萧寺
宋·刘黻
共游溪上寺,因得话诗缘。客鬓添新雪,梅花似去年。疏钟含暮雨,古木带寒烟。后会知难定,分题废夕眠。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念奴娇·中秋对月,次李汉老韵三阕(其五)十六岁作
明·夏言
隔岁佳期,向此夜、试把金尊斟绿。据我胡床三弄笛,簌簌桂华零粟。光满璚楼,寒生银瓦,是处神仙屋。虚檐影转,坐夜风动庭竹。露华冷浸衣巾,银潢低泻,倒挂长空瀑。何处萧声惊鹤梦,.....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中秋
清·吴山
最爱寒光好处圆,今宵何事转凄然。两宫昔日繁华地,百代清秋水月天。凫雁不关离黍恨,湖山宁受后人怜。聊乘一叶中流放,风露依稀咽管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