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岩
道
中
马
烦
人
倦
日
晻
■
,
岩
壑
争
奇
应
接
迟
。
雨
脚
云
头
皆
米
画
,
水
田
夏
木
忆
王
诗
。
江
村
种
粳
多
于
秫
,
秃
树
啼
鸦
怪
似
鸱
。
野
性
由
来
贪
览
涉
,
独
嫌
冠
帻
路
傍
知
。
写景
地点
写山
夏景
怀古
抒情
咏物
野性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黄岩道中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与独特感悟。首联“马烦人倦日晻■,岩壑争奇应接迟”描绘了旅途劳顿之感,太阳西斜,光线昏暗,山岩与山谷竞相展示其奇特之处,但诗人却因疲惫而难以一一领略。这里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人的渺小,同时也暗示了旅途的艰辛。颔联“雨脚云头皆米画,水田夏木忆王诗”则转向对自然景象的细致描绘。雨点仿佛是画家笔下的线条,云层如同画卷,而夏日的稻田与树木让人想起古代诗人王维的诗句。这一联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文学艺术联系起来,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对美的敏感。颈联“江村种粳多于秫,秃树啼鸦怪似鸱”进一步描述了沿途的村庄与自然景象。江边的村落里种植的粳米比高粱更多,光秃秃的树木上乌鸦的叫声令人感到有些诡异,仿佛鸱鸟在鸣叫。这一联通过对比和细节描写,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特色以及自然界的生动画面。尾联“野性由来贪览涉,独嫌冠帻路傍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文明束缚的反感。他本性喜爱探索自然,却因头戴官帽而感到拘束,无法完全沉浸于大自然之中。这一联反映了诗人对自由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思考,以及对传统社会规范的某种不满。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行走在黄岩道中的所见所感,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生活状态的反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猜您喜欢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古橘谣
清·卓肇昌
蓬莱宫前合欢树,碧叶金衣凌霄坞。朝餐五色文彩霞,露浥金茎广寒府。六月珠颗红离离,樵者入山持雷斧。仙室窅然幽以深,小苑丛丛石洞古。洞门白犬笑人来,碧落峰前鸡鸣五。抱犊壁间列.....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东堂晨起有感
宋·陆游
不解飞车越九州,青鞋处处为山留。百年未尽且作梦,三日闲行聊散愁。世上几经华表柱,尊前好在黑貂裘。龙泉幸是无人斸,暮露光芒上斗牛。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