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
史
君
喜
雨
偈
韵
(
其
一
)
朱
轓
临
莅
甫
经
秋
,
已
报
民
庸
总
若
畴
。
剩
有
心
思
图
惠
养
,
更
无
毫
末
事
诛
求
。
操
存
对
越
神
明
久
,
应
祷
旋
销
旱
魃
忧
。
天
意
念
功
殊
未
别
,
且
将
甘
露
略
相
酬
。
抒情
秋天的
民谣
祈雨的
赞颂的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徐鹿卿所作的《次史君喜雨偈韵(其一)》。诗中描绘了官员朱轓(古代官吏出行时乘坐的车驾)莅临地方不久,便展现出对民众的深切关怀与治理智慧。诗人通过“民庸总若畴”表达了官员对百姓的尊重和理解,以及对当地情况的熟悉。接着,“剩有心思图惠养,更无毫末事诛求”两句,进一步展现了官员在施政上的仁慈与节制,强调了他致力于民众福祉,而非苛求民力。这种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体现了儒家治国理政的核心思想。“操存对越神明久,应祷旋销旱魃忧”则表达了官员的道德修养和对自然现象的敬畏,以及他通过祈祷和实际行动来解决干旱问题的决心。这里不仅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也反映了官员对于民众疾苦的深切同情和积极作为。最后,“天意念功殊未别,且将甘露略相酬”两句,以天降甘霖作为回应,象征着上天对于官员善行的认可与回报。这不仅是对喜雨的赞美,也是对官员勤政爱民行为的肯定,寓意着善行终将得到好报的哲理。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宋代官员在治理地方时的道德风范、人文关怀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审美意义。
徐鹿卿
204首
南宋文学家、藏书家。生于宋孝宗乾道六年,卒于理宗淳祐九年,年八十岁。博通经史,以文学著名乡里。嘉定十六年,(公元一二二三年)廷试进士,调安南军学教授,复申理义之学。入为枢密院编修官。时刘克庄、王迈、方大琮皆因事被黜,他作诗赠之,并为弹劾。太学诸生作四贤诗美之。累官吏部侍郎,提举鸿禧观致仕。及卒,谥清正。鹿卿著有泉谷文集及奏议、讲议等,《宋史本传》传于世
猜您喜欢
《左传》引周谚
先秦·无名氏
山有木工则度之。宾有礼主则择之。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驻跸圣因行宫
清·爱新觉罗·弘历
问俗重临明圣湖,白沙堤上果清殊。高峰南北呈双髻,行馆招提别一区。丽日和风春淡荡,花香鸟语物昭苏。民心乐处吾同乐,艳舞清歌亦底须。
醉归
宋·许棐
半醉归来卧不成,月华霜彩烂中庭。茶铛冻结香匜冷,只把梅花嗅得醒。
机女叹
宋·叶茵
机声咿轧到天明,万缕千丝织得成。售与绮罗人不顾,看纱嫌重绢嫌轻。
次云松访复婴宿万年宫
元末明初·蓝仁
闻道寻仙叩洞门,清溪古木路斜分。桃花满地飞红雨,橘树悬崖涨绿云。讲罢先天烟篆冷,梦回斜月玉笙闻。高秋也欲扶衰病,共候山中白马君。
扬州民为杜亚诵(其一)
唐·佚名
膴膴原田,自今以始,岁其丰年。
步出夏门行·土不同
魏晋·曹操
乡土不同,河朔隆冬。流澌浮漂,舟船行难。锥不入地,蘴藾深奥。水竭不流,冰坚可蹈。士隐者贫,勇侠轻非。心常叹怨,戚戚多悲。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满江红(其九)倦游初归顾庵绎堂处实既庭枉集草堂用顾庵原韵
明末清初·尤侗
梅雨廉纤,问昨夜、小池微涨。漫一笑、征衫乍脱,故园无恙。翠箨移来石径侧,黄鹂啼到桐阴上。更村村、烟火起农歌,田家饷。报有客,扁舟漾。看满座,兰亭唱。喜酒徒相对,欲倾家酿。.....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