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花
曲
君
不
见
陈
宫
美
人
张
丽
华
,
春
情
轻
薄
似
杨
花
。
兵
尘
吹
入
景
阳
井
,
荒
城
老
树
啼
寒
鸦
。
又
不
见
隋
堤
一
千
三
百
里
,
炀
帝
龙
船
压
春
水
。
锦
帆
飞
不
到
天
涯
,
腥
风
战
血
杨
花
里
。
噫
嘘
唏
,
陈
与
隋
,
山
川
虽
是
国
已
非
。
年
年
三
月
杨
花
飞
,
江
南
江
北
啼
子
规
。
怀古
写景
咏物
写花
春日
历史感慨
宫怨
怀乡
战争
咏史
赏析
这首《杨花曲》由明代诗人程本立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对时事的感慨与思考。首句“君不见陈宫美人张丽华”,以陈朝末代皇帝陈叔宝的宠妃张丽华为引子,将读者带入历史的长河中。接着“春情轻薄似杨花”一句,以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张丽华如同随风飘散的杨花,轻浮而短暂,暗示了她的命运如同杨花般脆弱易逝。“兵尘吹入景阳井,荒城老树啼寒鸦”两句,通过景阳井和荒城老树的描写,渲染了一种凄凉、衰败的氛围,象征着陈朝的灭亡。景阳井作为陈朝最后的象征,被兵尘所侵扰,荒城老树上寒鸦的啼叫,更增添了历史的悲凉感。接下来,“又不见隋堤一千三百里,炀帝龙船压春水”两句,将视角转向了另一个历史时期——隋朝。隋炀帝的龙船在春水之上航行,却并未能抵达遥远的彼岸,暗喻了隋朝的短命与覆灭。而“锦帆飞不到天涯,腥风战血杨花里”则进一步揭示了隋朝的衰败与灭亡,腥风战血中,杨花随风飘散,象征着繁华与权力的消逝。最后,“噫嘘唏,陈与隋,山川虽是国已非。年年三月杨花飞,江南江北啼子规”四句,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山川依旧,但国家已经不再是原来的模样;每年三月,杨花依旧随风飞舞,江南江北,子规鸟的啼叫声不绝于耳,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轮回与不变的自然规律。整首《杨花曲》通过对比陈、隋两朝的历史兴衰,以及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思考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猜您喜欢
宫词一百七首(其十一)
明·宁献王
宫花著雨渐应稀,柳絮因风不肯飞。恰似太真春睡重,玉容娇惰不胜衣。
陪郑公秋晚北池临眺
唐·杜甫
北池云水阔,华馆辟秋风。独鹤元依渚,衰荷且映空。采菱寒刺上,蹋藕野泥中。素楫分曹往,金盘小径通。萋萋露草碧,片片晚旗红。杯酒沾津吏,衣裳与钓翁。异方初艳菊,故里亦高桐。摇.....
满庭芳·咏荷花
元末明初·刘基
杨柳烟销,梨花云散,瑶台别是风光。翠霞深处,谁舞白霓裳?三十六宫向晓,凤绡拥、红粉成行。珠帘外,风翻瑞葆,惊起紫鸳鸯。含情,空怅望,衾寒鄂渚,佩冷潇湘。怨凌波尘袜,不度银.....
望江南/忆江南(其四)
明末清初·龚鼎孳
苔影绿,宫雨长槐芽。双燕也知翻玉树,一杯还许泛流霞。醉处且为家。榴蕊艳,狂眼绛云遮。系梦管箫新殿脚,恼人风露旧宣华。明日恨先赊。
和张敏之诗七十韵三首(其三)读唐史有感复继张敏之韵颇有脂粉气息迁就声韵故也呵呵
元·耶律楚材
唐室承平久,遗贤不遁藏。罗纨桑幄腻,饼饵麦畴香。马牧初蕃息,民编莫校量。边臣闲虎略,卫士敛鹰扬。禁苑晨钟动,梨园锦障张。披香风细细,太液水浪浪。河汉明方润,长庚淡不铓。羽.....
乱后还三首(其二)
金末元初·辛愿
乱后还家春事空,树头无处觅残红。棠梨妥雪沾新雨,杨柳飘绵飏晚风。谈笑取官惊小子,艰难为客愧衰翁。残年得见休兵了,收拾閒身守桂丛。
蜡梅一首
宋·周紫芝
彼美青楼倡,颜色岂不好。春风桃李花,过雨堪一扫。粲粲星冠女,云宫在三岛。雾帔卷黄罗,披风出云表。焚香礼夜坛,香雾生杳渺。恨无脂粉颜,千金聘袅袅。刘郎竟不来,含嚬弄清晓。谁.....
减字木兰花·题画屏梅妃
清·吴山
宫闱落叶。金风团扇悲时节。玉漏迟迟。翠辇遥传太液池。君恩浩荡。瘦影寒香如妾样。明月丹墀。谁奏新声一斛珠。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