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
夕
二
首
(
其
一
)
翻
遍
历
头
岁
已
阑
,
楚
天
臈
尽
尚
馀
寒
。
儿
童
乞
写
宜
春
字
,
老
仆
勤
修
守
岁
盘
。
自
是
玄
工
分
乙
丙
,
将
于
午
夜
转
支
干
。
梅
花
独
领
春
消
息
,
岁
岁
年
年
一
夜
看
。
节日
冬天
写物
抒情
春节
梅花
惜时
赞美
春节习俗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时期除夕之夜的景象,充满了浓厚的节日氛围和对新年的期待。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人们在岁末年初之际的种种活动与情感。首句“翻遍历头岁已阑”,开篇即点出时间的流逝,岁末将至,日历翻到最后一页,预示着旧岁的终结。接着,“楚天臈尽尚馀寒”一句,通过描述南方的天气特点,进一步强调了冬末春初时节的寒冷,同时也暗示着新年的即将到来。“儿童乞写宜春字,老仆勤修守岁盘”描绘了一幅家庭成员共同参与迎接新年的温馨画面。孩子们请求写下寓意吉祥的春联,而老仆则忙着准备守岁的盘子,这些细节生动地展现了传统节日中家人的互动与团结。“自是玄工分乙丙,将于午夜转支干”则体现了对时间流转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新年到来的精确计算。这里的“玄工”指的是天地自然规律,诗人认为时间的更替遵循着自然法则,而“乙丙”、“支干”则是古人用来纪年的方式,通过这些细节,诗人巧妙地融入了传统文化元素。最后,“梅花独领春消息,岁岁年年一夜看”以梅花作为新年的使者,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希望的开始。这一句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界的观察与赞美,也寄托了人们对未来一年的美好祝愿。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人情味和文化内涵,让人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气氛和对新年的美好期盼。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岭外守岁
唐·李福业
冬去更筹尽,春随斗柄回。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
恭纪恩赐诗(其二十四)赐御药如意饮五贴谕曰能治百病以八月望日修合
明·严嵩
按得千金御药方,合时分取桂轮香。圣人一体君臣义,百病祛除保寿康。
庚寅元日甲子晴
宋·洪咨夔
圣君元命是元正,三素云开甲子晴。不识姓名农圃老,相逢便与贺升平。
瑞雪诗
明·金幼孜
盛业开千祀,皇威肃万方。一阳初届候,三白已呈祥。尽夕迷蟾影,连朝隐旭光。铺桥明螮蝀,覆瓦失鸳鸯。辇路琼瑶衬,朝宫宝玉妆。轻盈飘广陌,宛转度回廊。川岳同高下,乾坤接混茫。斗.....
归朝欢·除夕
明末清初·梁清标
帝里又惊斟岁酒。世事浮云空白首。庭前历落拥冰霜,江头寂寞舒梅柳。东风何太陡。京尘虚负渔樵耦。剪灯红且倾柏叶,莫问经纶手。六街爆竹喧阗久。轻暖轻寒门闭后。丽谯已听漏声频,绮.....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