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
怀
写景抒情
夜月
咏物
情感
山水
孤独感怀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独自漫步池边的孤独与深思。开篇“独居每不乐,临轩思怏怏”直接点明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郁。接着,“主人好池台,良夜谁过访”表达了对无人陪伴的遗憾,以及对美好夜晚却无人共享的感慨。“烟月霭已盈,幽意成一往”描绘了夜晚池边烟雾缭绕、月光朦胧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幽静而深远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思绪和情感。接下来的“地僻骄鼬鼯,圔荒悦榛莽”通过描述环境的荒凉与寂静,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孤独感和对自然界的深刻感受。“百卉递暗馨,微风惬孤赏”则转向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尽管是独自一人,但诗人依然能从中找到安慰和乐趣。通过“扰枝识禽翻,靡草辨蛇枉”这一细节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周围世界的细致观察和敏感感知。“转缘境蒙茸,寄此怀飒爽”表达了诗人借由周围的环境寄托自己的情感,寻求心灵的慰藉。“屡步荡虚气,微哦破沈响”则是诗人漫步时的动作和声音,通过这些细节,增强了诗歌的动态感和情境感。最后,“竞漏将何惊,衔叹归空幌”以时间的流逝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在孤独中寻找精神寄托的渴望。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内心世界和对自然、人生的深刻思考。

黄景仁

1183首
黄景仁(1749年—1783年),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常州府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县)人,宋朝诗人黄庭坚后裔,清代诗人。黄景仁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有诗名,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为求生计开始四方奔波,一生穷困潦倒。乾隆四十六(1781年)被任命为县丞,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病逝。黄景仁诗负盛名,和王昙并称“二仲”,和洪亮吉并称“二俊”,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集》、《西蠡印稿》。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行路难
清·冯班
自许直如绳,看君白如雪。一朝更变不似先,雾里看花云里月。梦中不悟君心异,言笑依依尚相悦。五更欲曙百鸟啼,玄鬓生丝泪成血。念君旧恩君岂知,万物荣衰各有时。君不见黄蜂阶下收残.....
咏怀(其十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