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一
夜
宴
沈
太
平
座
即
呈
同
座
诸
子
清
江
月
出
管
弦
愁
,
刺
史
华
筵
最
上
头
。
一
串
歌
珠
圜
可
拾
,
几
堆
香
雾
漫
难
收
。
天
涯
我
辈
同
欢
笑
,
明
日
浮
云
有
去
留
。
谁
向
此
时
弹
别
曲
,
一
声
河
满
泪
先
流
。
写景抒情
山水场景
情感
离别
咏物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场盛大的宴会,月光如水,清江之上,乐声悠扬,却似愁绪满溢。诗人以“管弦愁”开篇,巧妙地将音乐的哀婉与内心的忧郁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宴会之上,刺史居于最尊贵的位置,而诗人则置身其中,与诸子共享欢笑。“一串歌珠圜可拾”,形象地描绘了歌声之美妙,仿佛珍珠般圆润,触手可及。然而,“几堆香雾漫难收”,又暗示了欢乐背后的虚无和难以捉摸,如同飘渺的香雾,难以完全捕捉。“天涯我辈同欢笑”,表达了诗人与在场宾客虽身处天涯,但共聚一堂,共享欢笑的情感。然而,“明日浮云有去留”,预示着相聚的短暂与离别的必然,暗含着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最后,“谁向此时弹别曲,一声河满泪先流”,更是点明了宴会即将结束,离别在即的伤感。诗人似乎已预感到别离的痛苦,提前在心中弹奏起离别的曲调,泪水未待曲终便已落下,表达了对相聚时光的珍惜与离别时的不舍。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层层递进,展现了宴会中的欢乐与离愁,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黄景仁
1183首
黄景仁(1749年—1783年),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常州府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县)人,宋朝诗人黄庭坚后裔,清代诗人。黄景仁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有诗名,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为求生计开始四方奔波,一生穷困潦倒。乾隆四十六(1781年)被任命为县丞,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病逝。黄景仁诗负盛名,和王昙并称“二仲”,和洪亮吉并称“二俊”,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集》、《西蠡印稿》。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猜您喜欢
早秋夜作
唐·韦庄
翠簟初清暑半销,撇帘松韵送轻飙。莎庭露永琴书润,山郭月明砧杵遥。傍砌绿苔鸣蟋蟀,绕檐红树织蟏蛸。不须更作悲秋赋,王粲辞家鬓已凋。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待旦
宋·陆游
晨光残淡月,急点杀寒更。历历记孤梦,悠悠带宿酲。揽衣推枕起,乱发绕床行。叹息人间事,还随初日生。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