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
爱情
民间习俗
亲情
婚庆

赏析

这首诗是明朝末年清初诗人尤侗所作的《一剪梅·其三》。诗中描述了一对王氏孪生兄弟在同一夜晚迎娶两位新娘的情景。"五彩双缠午未郎"描绘了婚礼中的热闹与喜庆,以五彩丝带缠绕新郎,暗示着兄弟俩的特殊身份。"伯楷王郎,仲楷王郎"直接点出两兄弟的名字,强调他们是亲兄弟。"七香并驾杜韦娘"则形容新娘们乘坐华丽的车辆,如同杜韦(古代美女)一般美丽,"大妇珠娘,小妇琼娘"分别指代两位新娘,名字中的"珠"和"琼"都象征珍贵,寓意她们如珠玉般光彩照人。"一夜春风两面妆"描绘新婚之夜,新娘们分别化着雪点梅妆和月照梨妆,这两种妆容各有特色,既显清新又显雅致。"鼓琴鼓瑟喜连床"写新人在新房中弹奏乐器,共享喜悦,"坦腹东床"和"交臂西床"则是夫妻间亲密无间的画面,东床和西床分别代表新郎和新娘的睡床,形象地展现了夫妻间的和谐与甜蜜。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王氏兄弟婚礼的热闹与新人的幸福,体现了当时社会对于婚姻和家庭的祝福与期待。

尤侗

361首
戏曲家,曾被顺治誉为“真才子”;康熙誉为“老名士”。早年自号三中子,又号悔庵,晚号良斋、西堂老人、鹤栖老人、梅花道人等,苏州府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于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儒,授翰林院检讨,参与修《明史》,分撰列传300余篇、《艺文志》5卷,二十二年告老归家。四十二年康熙南巡,得晋官号为侍讲,享年八十七岁。侗天才富赡,诗多新警之思,杂以谐谑,每一篇出,传诵遍人口,著述颇丰,有《西堂全集》

猜您喜欢

荅谢家最小偏怜女
唐·白居易
嫁得梁鸿六七年,耽书爱酒日高眠。雨荒春圃唯生草,雪压朝厨未有烟。身病忧来缘女少,家贫忘却为夫贤。谁知厚俸今无分,枉向秋风吹纸钱。
谢姊惠鞋
宋·贾蓬莱
莲瓣娟娟远寄将,绣罗犹带指尖香。弓弯著上无行处,独立花阴看雁行。
节妇王氏
元·范梈
妾年四二三,始识月团团。十二学女工,刺绣如鸳鸾。十九嫁夫家,事姑施衿鞶。夫婿良家儿,世籍为王官。虽联朱紫贵,不习绮与纨。过庭执诗礼,开口若惊湍。风仪在一时,争作玉人看。天.....
节妇郑氏诗
清·郑焕文
行年巳及笄,针线不自谋。好诵鲁论语,字义时讲求。十九嫁王生,笔墨喜相投。本期赋偕老,何意咏柏舟。结发甫年半,伤心逾百秋。不拒邻妇劝,但欲重姱修。对镜理残妆,尺丝寻旧俦。红.....
将归蜀留献恩地仆射二首(其一)
唐·姚鹄
自持衡镜采幽沈,此事常闻旷古今。危叶只将终委地,焦桐谁料却为琴。蒿莱讵报生成德,犬马空怀感恋心。明日还家盈眼血,定应回首即沾襟。
还丹复命篇·七言三十首(其十四)
宋·薛道光
二气本因儿产母,夺来鼎内及其时。夫欢妇合黄金室,一载胎生一个儿。
寄和常理斋四弟二十一首(其十)为儿子士惠求聘令女蒙俯允敬谢
清·慈国璋
债名欢喜日相寻,男女室家父母心。之子于归思淑德,十年乃字获佳音。冰清玉润知难副,骍角犁牛愧转深。万里成言惟一纸,百年良约重千金。
见月行
明·谢肃
悠悠异乡人,望望故乡月。四十二回天上圆,回回见月归心折。我家高堂临海城,阿母向天看月行。月行若照儿行处,应念白发增新明。少妇持杯月中立,劝姑赏月还暗泣。良人在远妇独眠,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