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
奠
应
令
诗
(
其
三
)
鼓
宗
式
训
,
成
均
戒
典
。
将
弘
四
术
,
且
陈
三
善
。
周
胶
聿
建
,
虞
庠
载
阐
。
博
习
方
亲
,
离
经
向
辩
。
读书
山水
赞颂
古文教育
赏析
这首诗出自南北朝时期的陆倕之手,名为《释奠应令诗》(其三)。在诗中,陆倕以庄重的笔触,描绘了古代教育的场景与理念。“鼓宗式训,成均戒典。” 开篇即点明了教育的重要性和庄严性,鼓宗作为教育的象征,传递着严谨的教诲,成均则是古代学府的代称,戒典则强调了遵守规则的重要性。这句诗体现了古代教育注重礼仪、纪律和规范的特点。“将弘四术,且陈三善。” 这里提到的“四术”指的是儒家的四种主要学问:诗、书、礼、易;而“三善”则可能是指仁、义、礼三种道德品质。这两句诗表达了通过教育弘扬知识与美德的意图。“周胶聿建,虞庠载阐。” “周胶”和“虞庠”分别指代周朝和虞朝的教育制度,这里通过历史的追溯,强调了古代教育的悠久传统和深厚底蕴。“聿建”和“载阐”则分别表示建立和发扬,突出了教育在历史长河中的持续发展与传承。“博习方亲,离经向辩。” 最后两句诗描述了学习者广泛涉猎知识,并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辩论的情景。这里的“博习”意味着广泛学习,“亲”则表示亲近、喜爱,而“离经”则是指脱离传统的教条,进行独立思考和创新。整体上,这两句诗展现了古代教育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综上所述,《释奠应令诗》(其三)通过描绘古代教育的场景与理念,展现了教育在传承文化、培养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古代学者追求知识、崇尚道德的高尚情操。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送郑端公
唐·方干
圣主伫知宣室事,岂容才子滞长沙。随珠此去方酬德,赵璧当时误指瑕。骢马将离江浦月,绣衣却照禁中花。应怜寂寞沧洲客,烟汉尘泥相去赊。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奉题李彦中所藏俞侯墨戏
宋·朱熹
不是胸中饱丘壑,谁能笔下吐云烟。故应祇有王摩诘,解写离骚极目天。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抛球乐
宋·柳永
晓来天气浓淡,微雨轻洒。近清明,风絮巷陌,烟草池塘,尽堪图画。艳杏暖、妆脸匀开,弱柳困、宫腰低亚。是处丽质盈盈,巧笑嬉嬉,争簇秋千架。戏彩球罗绶,金鸡芥羽,少年驰骋,芳郊.....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