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
归
青
齐
先
送
云
岩
兄
返
大
梁
太
行
南
接
黄
河
岸
,
一
片
帆
开
古
汴
州
。
欲
去
空
劳
亲
串
望
,
将
归
翻
使
弟
兄
愁
。
乱
云
碛
里
驱
羸
马
,
落
日
城
边
拥
敝
裘
。
叹
息
故
园
多
难
后
,
洪
涛
又
报
决
商
丘
。
写景
离别
送别
情感
思乡
亲情
秋节
佳节
叹惋
山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即将离开汴州,返回青齐时的情景。首句“太行南接黄河岸”,以壮阔的自然景象开篇,暗示着旅程的艰难与遥远。接着,“一片帆开古汴州”则点明了诗人即将启程,离开此地。中间两联“欲去空劳亲串望,将归翻使弟兄愁”,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复杂情感。一方面,他希望离开,但另一方面,离别却让亲人和兄弟感到忧愁。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画面更加生动,读者仿佛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挣扎与不舍。后两联“乱云碛里驱羸马,落日城边拥敝裘”,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氛围。在乱云密布的沙漠中驱赶瘦弱的马匹,在落日余晖下的城市边穿着破旧的裘衣,这些细节不仅展现了旅途的艰辛,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疲惫。最后一联“叹息故园多难后,洪涛又报决商丘”,总结了诗人的情感,既是对过去家园苦难的感慨,也是对未来未知挑战的担忧。洪涛象征着即将到来的困难与挑战,而“决商丘”则可能是对某个重要地点或事件的预示,暗示着诗人即将面对的不仅是地理上的迁徙,更是精神与命运的考验。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离别之际的复杂心情,以及对过往生活的回忆与对未来挑战的忧虑,具有深刻的情感内涵和艺术感染力。
周在浚
8首
周亮工子。官经历。夙承家学,淹通史传。有《云烟过眼录》、《晋稗黎庄集》、《天发神谶碑释文》、《秋水轩集》等
猜您喜欢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送韦处士归省朔方
唐·赵嘏
映柳见行色,故山当落晖。青云知己殁,白首一身归。满袖萧关雨,连沙塞雁飞。到家翻有喜,借取老莱衣。
秋夜怀云崖禅友
清·释敬安
云外佳期才一晤,人间小别又三秋。谁知夜静溪声里,明月怀君独倚楼。
鹦鹉曲·忆难鸣山旧游
元·冯子振
鸡鸣山下荒丘住。客吊古问驿亭父。几何年野屋丛祠,灭没犁烟锄雨。默寻思半晌无言,逆旅又催人去。指峰前代好磨笄,是血泪当时洒处。
馀杭醉歌赠吴山人
唐·丁仙芝
晓幕红襟燕,春城白项乌。只来梁上语,不向府中趋。城头坎坎鼓声曙,满庭新种樱桃树。桃花昨夜撩乱开,当轩发色映楼台。十千兑得馀杭酒,二月春城长命杯。酒后留君待明月,还将明月送.....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