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昌
化
双
溪
馆
下
步
寻
溪
源
,
至
治
平
寺
,
二
首
(
其
一
)
乱
山
滴
翠
衣
裘
重
,
双
涧
响
空
窗
户
摇
。
饱
食
不
嫌
溪
笋
瘦
,
穿
林
闲
觅
野
芎
苗
。
却
愁
县
令
知
游
寺
,
尚
喜
渔
人
争
渡
桥
。
正
似
醴
泉
山
下
路
,
桑
枝
刺
眼
麦
齐
腰
。
写景
山水
田园
写山
地点
花溪
情感
闲适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野风光图。"乱山滴翠衣裘重,双涧响空窗户摇"两句,通过对山色和溪声的细腻描写,营造出一种幽静深远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连绵起伏、绿意盎然的山林之中。诗人用“滴翠”形容树木浓郁的绿色,用“衣裘重”比喻层峦叠嶂的山势,用“双涧响空窗户摇”描绘溪水声响,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饱食不嫌溪笋瘦,穿林闲觅野芎苗"两句,则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从容不迫的生活态度。"饱食不嫌溪笋瘦"表明诗人并不追求奢侈的生活,只要能在山中找到简单的食物,就感到满足。"穿林闲觅野芎苗"则显示出诗人对自然界中的每一部分都充满好奇和探索的心态。"却愁县令知游寺,尚喜渔人争渡桥"两句,透露出诗人的担忧与喜悦。虽然诗人担心外界的干预(“县令知游寺”),但同时也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如渔人争渡桥)中找到乐趣。最后,“正似醴泉山下路,桑枝刺眼麦齐腰”两句,则是对前行道路的一种形容。"正似醴泉山下路"可能是在比喻一种曲折而幽深的路径,而"桑枝刺眼麦齐腰"则给人以一种错综复杂、生机勃勃的感觉。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生活情趣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切感情,以及在山野间寻找灵感和心灵寄托的愿望。
苏轼
3227首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猜您喜欢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题程世洪栖云楼
明·孙一元
楼上閒云万顷漫,爱云长日倚阑干。岩花半落岚光重,木叶乱鸣江雨寒。野老自甘泉石味,儿童时进蕨薇盘。閒来更觉青山好,湘簟疏帘静里看。
醒园茶楼联
清·吴恭亨
忍独为醒;有如此园。
虎丘临眺和朱侍御(其二)
明·严嵩
翠岭晴烟锁鹫峰,玉泉阴洞隐龙宫。高攀双树青冥上,俯瞰三吴宿雾中。沙浦断云低度鸟,石林修竹静吟风。禅房水石佳游在,尘世沧桑浩劫空。
赠人二首(其二)
唐·王建
多在蓬莱少在家,越绯衫上有红霞。朝回不向诸馀处,骑马城西检校花。
游山寺
清·吴承禧
偶来禅院坐,潇洒意殊可。僧出寂无人,林风落山果。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