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
宿
齿
田园
写物
地点
成都
写冬
情感
思乡
励志
节气
大雪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冬末蔬菜图景,诗人通过对蔬菜生长状态的细腻描述,展现了对自然界生命力的赞美之情。开篇“蔓菁宿根已生叶,韭芽戴土拳如蕨”两句,勾勒出蔬菜在严冬中依然顽强生长的情景,既写出了植物的生命力,也映射出诗人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赞赏。紧接着“烂蒸香荠白鱼肥,碎点青蒿凉饼滑”两句,则描绘了蔬菜与食物相结合的情形,不仅强调了蔬菜的美味,也隐含着对温暖生活的向往。中间两句“宿酒初消春睡起,细履幽畦掇芳辣”表达了诗人在春日里从酩酊大醉中清醒过来,开始走进园中,细心地采摘着那些刚长出的蔬菜。这里既有对春天的喜悦,也透露出一种淡定自若的生活态度。“茵陈甘菊不负渠,鲙缕堆盘纤手抹”两句,则更进一步描绘了蔬菜的美好与诗人的细心照料,这些蔬菜既是自然恩赐,也是劳动成果,体现出诗人对自然和农事的尊重。接下来的“北方苦寒今未已,雪底波棱如铁甲”两句,写出了北方严酷的冬天景象,与之后“岂如吾蜀富冬蔬,霜叶露牙寒更茁”的对比,更突显出诗人所在之地——蜀地(今四川一带)的冬季蔬菜丰盛。最后,“久抛菘葛犹细事,苦笋江豚那忍说”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生活中与蔬菜相关的回忆,这些记忆如同细微的小事,虽然苦涩,但又令人怀念。而“明年投劾径须归,莫待齿摇枋发脱”则是对未来的一种期待和警示,诗人希望自己能早日归去,不要等到老迈不堪。整首诗通过蔬菜的生长季节,折射出诗人对于自然、生活和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悟,同时也展示了诗人的生活哲学和情感世界。

苏轼

3227首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猜您喜欢

灵叟归蜀
宋·释智朋
半生清苦衲无畦,惟有莎庭积雪知。眼带东南海色碧,莫和烟雨看峨眉。
自青原回访敏叔几不相遇
宋·姚镛
晓汲三泉洗砚回,要看奇石立苍苔。骑驴应为寻诗出,放鹤还知有客来。一井清寒宜茗饮,千林黄落独梅开。他时老圃如能学,只乞山中橘本栽。
句(其三十)
宋·陈克
顾我从来贫到骨,经营藜藿亦艰辛。
送临清杨可主簿入蜀
宋·王禹偁
脱白去焚黄,遥知祖德光。墓坟乔木老,襟袖桂枝香。回见梅含雪,归逢橘饱霜。子云应有宅,为奠草玄堂。
清平乐·寄惠山壬戌四月十二日
元·陈栎
惠山苍翠。远与毗陵媲。彼处锡泉标第二。此更钟奇毓异。年年初度浮觞。醉余新瀹茶香。山下冰濡雪乳,淡中滋味悠长。
试日上主司侍郎(其二)
唐·李郢
石帆山下有灵源,修竹茅堂寄此村。闭户偶多乡老誉,读书精得圣人言。来时已作青云意,试夜忧生白发根。十五年馀诗弟子,名成岂合在他门。
莺啼序
清·俞樾
人生白驹过隙,早平分一半。忆生小、冷粥寒齑,十年辛苦莹案。登科记、秋风两度,蟾宫省识嫦娥面。尚寒酸苦守,青毡一灯孤馆。大好新安,草屩布袜,寄游踪汗漫。喜门外、问字人来,少.....
采桑子·寄题潘兰史山塘听雨图四阕(其四)
清·陈步墀
羡君短簿名同重,好剪吴淞。汗漫游踪。飞到寒山半夜钟。画中来写迦陵意,问讯征鸿。何日归篷。瘦了梅花又一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