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抒情
写景
秋天
疾病
怀旧
自然
和谐

赏析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在炎热夏日寻找医治疾病的心情,以及对生活环境和个人健康状况的感慨。诗中“避谤诗寻医”一句,透露出诗人因怕被世人诽谤而不得不寻求医治之路,这里蕴含着苏轼在政治上的无奈与遭遇的困境。“畏病酒入务”则显示了诗人面对疾病时的心态,用酒来慰藉自己,试图通过饮酒来缓解病痛和心中的烦恼。这里的“畏病”,不仅是对身体健康的担忧,也反映出诗人的内心世界对于疾病的恐惧。接着,“萧条北窗下,长日谁与度”描绘了一个炎热的夏季景象,诗人独自坐在北窗之下,对着漫长而孤独的白昼无以消遣。这里的“萧条”,形容的是空气中因酷热而变得干燥和稀薄,这种环境更增添了诗人的孤寂与无聊。“今年苦炎热,草木困薰煮”则是对当年夏季异常酷热的描述,连植物都被热浪所困扰,生长受阻。这里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反映出诗人对环境变化的感受。“况我早衰人,幽居气如缕”表现了诗人的自嘲与忧虑,他感到自己虽然年轻却早已显得衰老,而且生活在一个幽静的地方,精力也随之变得薄弱,如同细线一样脆弱。“秋来有佳兴,秫稻已含露”则是对未来的憧憬。诗人期待着秋天的到来,那时便能摆脱夏日的烦恼,而“秫稻已含露”则预示了丰收的希望,这里的“佳兴”,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情感寄托,也是对生活更好转机的期待。最后,“还复此微吟,往和糟床注”表达了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依旧保持着自己的艺术追求,即便是在简陋的条件下(糟床),也要继续他的吟咏之乐。这里“往和”,是说诗人的心态向往于平和、安宁。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个人健康状况与生活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苏轼在政治压力与个人的疾病困扰中所保持的艺术态度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期待。

苏轼

3227首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猜您喜欢

寄芸敏京师
清·陈书(伯初)
北雁不来秋雨稀,湖云衔日游人归。轩窗卧愁诗又瘦,稻粱晚熟螯难肥。去年花黄蝴蝶飞,登堂别君觞交挥。诗书制序石林至,丰采映壁如云翚。我今不乐辞庭闱,君复流连淹帝畿。僧房独榻亦.....
团扇郎
明·李攀龙
白团扇。明月入君怀,清光满流盼。霜雪散炎天,是侬歌始变。合欢自一时,秋风欢不见。
岁晏同左生作
唐·韦庄
岁暮乡关远,天涯手重携。雪埋江树短,云压夜城低。宝瑟湘灵怨,清砧杜魄啼。不须临皎镜,年长易凄凄。
满庭芳
宋·李清照
芳草池塘,绿阴庭院,晚晴寒透窗纱。玉钩金锁,管是客来唦。寂寞尊前席上,唯愁海角天涯。能留否?酴釄尽,犹赖有梨花。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极目犹龙骄马,流水轻车。不.....
次许先生见寄韵
明·王越
休官深幸太平年,家在东山汶水边。十里春阴饶草树,一庭秋色半云烟。閒㩦白鹤随诗社,尽把黄金鬻义田。遥忆归荣堂上酒,墙东二老酿谁先。
龚广文应民偕仲和见过分韵得萧字
明·李流芳
前日故人来,遗我酒一瓢。开之冰雪香,独醉安敢饕。扁舟系门前,好客不待招。空庭多落叶,秋老风萧萧。缺月呼未出,烛光青迢遥。此时不快饮,何能待来朝。
游王氏郭北山楼
明·宋登春
径草连村合,山楼带郭横。开尊招野客,倚树听流莺。露自花间滴,云从石上生。几回渔篴响,素月岭头明。
秋日集汝申使君喜雨作时潘生对奕久之
明·胡应麟
淅沥寒声绕画墙,高梧飞叶半银床。珠帘乍卷三秋色,玉局徐生五夜凉。南国蕙兰应被野,西郊禾黍渐登场。酣歌不是耽行乐,二顷城头有汶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