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水
写景
抒情
地点
虔州
季节
夏天
田园

赏析

此诗描写了一幅山水画中的景象。开篇“朱楼深处日微明”两句,以淡雅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宁静的山谷晨景,朱红色的楼阁隐藏在树木间,阳光透过云层和枝叶,柔和而不强烈。接着,“皂盖归时酒半醒”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一种悠然自得的情怀。皂盖,即古代的马衣,这里用来指代归来的行者,而“酒半醒”则透露出诗人闲适的生活状态,似乎在此刻,时间也缓缓地流逝。“薄暮渔樵人去尽”一句,则将画面的视角转向远方。薄暮时分,渔樵(指打鱼和砍柴的人)们的身影已经不见,只留下了空寂的山谷和逐渐降临的夜色。最后,“碧溪青嶂绕螺亭”则是对景象最深处的一种描摹。碧溪流水清澈,青嶂指的是青苔覆盖的山峰,它们共同环抱着一个叫做螺亭的地方。这不仅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感受,同时也展现了画家对空间构图的巧思。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境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开了一幅充满诗意的山水画卷,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此,可亲身体验那份超脱尘世的宁静与美好。

苏轼

3227首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