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

写景
抒情
咏物
冬天
写牡丹
杂花
病愈后之情
佳节寄兴

赏析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思想家苏轼的作品。全诗表达了诗人因病久卧,未能与友人同游赏春之情,以及对牡丹独自盛开的赞美之意。“残花怨久病”两字,透露了诗人的不满和哀愁,因为长时间的病痛,让他错过了欣赏花朵的时节。“剩雨泣馀妍”,则形容春雨如泪,滋润着尚存的花朵,显得分外凄美。“不见双旌出,空令九陌迁”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未能亲临赏景的遗憾和无奈。这里的“双旌”指的是官员的仪仗,而“九陌”则是古代对道路的称呼。接下来的“知君苦寂寞,妙语嚼芳鲜”两句,是诗人对于友人刘景文左藏和顺阇黎赠诗中的感慨。诗中表达了他明白朋友心中的孤独与寂寞,并通过赞美牡丹的“妙语嚼芳鲜”,来表达对友情的珍视。“浅紫从争发,浮红任蚤蔫”则是对牡丹盛放景象的描绘。牡丹因其坚韧不拔,被赋予了许多积极向上的美德,在这里,它被形容为即便在杂花凋零之后,也依然争相开放,显示出生机勃勃的生命力。“天葩尚青萼,国色待华颠”两句,进一步强调了牡丹的地位和价值。“天葩”指的是最高级别的花朵,而“国色”则是对其在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的肯定。最后,“载酒邀诗将,臞儒不是仙”则表现了诗人虽未能亲自出游,但依然希望通过举杯饮酒和吟诵诗歌,与友人们共度美好时光。这里“臞儒”指的是自己,而“不是仙”则是一种谦逊的说法,表明自己虽然未能达到理想中的境界,但依旧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牡丹独特之处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内心对于春天、友情以及生命力的珍视与肯定。

苏轼

3227首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猜您喜欢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雪中登楼望湖上诸作(其七)
明·刘泰
白战诗成砚己冰,案头饥鼠乱窥灯。支离瘦影跏趺坐,好是人间戴发僧。
车过武胜关雪中购得兰数本
清末近现代初·陈曾寿
车行楚豫交,蜿蜒入山腹。矫首望雄关,势绝天地蹙。一脊界江河,向背异寒燠。雪峰袭云衣,漠漠烟生玉。涛凝叠嶂松,翠压一涧竹。峥嵘幻冰花,僵踣慨众木。野人市修兰,仓卒得一束。坚.....
乳源出水岩采雪花赠高士周孝廉诩
明末清初·屈大均
乳山多异卉,岁晏发寒林。不作冰霜色,谁知草木心。幽香盈石室,素影傍瑶琴。迟暮吾何惜,凭将答所钦。
禁城雪霁望西山
明·蒋山卿
积雪带回岭,素华丽高阙。玉掌对嵯峨,珠栊共鲜洁。振风向林杪,哀鸟下城堞。徘徊英英云,掩映纤纤月。幽赏虑自澄,旷望情弥惬。虽异梁园游,行吟良未辍。
冬至
宋·陆游
岁月难禁节物催,天涯回首意悲哀。十年人向三巴老,一夜阳从九地来。上马出门愁敛版,还家留客强传杯。探春漫道江梅早,盘里酥花也斗开。
冬日临昆明池
隋末唐初·李世民
石鲸分玉溜,劫烬隐平沙。柳影冰无叶,梅心冻有花。寒野凝朝雾,霜天散夕霞。欢情犹未极,落景遽西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