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写景
抒情
冬天的写景
祈愿
赞美
地点
友情
山水
田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吴越地区的景象和心境。诗人三年间踏遍了无数高山,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自由自在的情怀。在白云的引导下行走,在乌鸦归巢时回返,这种随性而为的生活态度显示了诗人的豁达。翩若惊鸿,形容诗人轻快无拘的一举一动,得如木奴(古代一种猿类动物,善攀援),比喻其行动之敏捷与力大无穷。符竹累积,坐老敲榜间,则是说即使年迈,也还能在竹简上记录下自己的思想和见闻。诗人提到此行何事,只不过是随意散布四肢百骸,消磨时光。这一段落显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悠然态度。接下来,浩荡的城西南风景,乱山环绕如同玦璧,描写了一种宏大而又幽深的自然美。山下野人家,桑柘杂榛菅,表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平淡。岁末风暖,人与牛相对悠闲,透露出一种安详自在的情景。薄雪不覆土,麦苗稀可刨,是对春日景色的细腻描绘。最后,诗人向友人舒尧文发出愿望,希望他能发挥豪迈的文笔,以嘲讽和机智来打破天然的吝啬。整首诗通过游历自然、对比城市与山野生活等多个层面,展现了诗人的豁达胸怀和高远理想,同时也透露出对于友人才华的赞赏和期待。总体来说,这是一首充满哲理又不失豪放的山水田园诗,它以诗人的游历为线索,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巧妙结合,展现了宋代文学特有的意境。

苏轼

3227首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