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月
二
日
初
到
惠
州
仿
佛
曾
游
岂
梦
中
,
欣
然
鸡
犬
识
新
丰
。
吏
民
惊
怪
坐
何
事
,
父
老
相
携
迎
此
翁
。
苏
武
岂
知
还
漠
北
,
管
宁
自
欲
老
辽
东
。
岭
南
万
户
皆
春
色
,
会
有
幽
人
客
寓
公
。
地点
惠州
写景
怀古
抒情
季节
秋天
父老情
赏析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新环境的适应和喜悦之情。开篇“仿佛曾游岂梦中”,诗人将现实与梦境相比较,表明自己对这个地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期待。“欣然鸡犬识新丰”,则描绘出一种宁静祥和的生活场景,诗人喜悦于这里的平静与自然。“吏民惊怪坐何事”一句,可能是在表达当地百姓对于诗人的到来感到惊讶,或者是对诗人身份地位的不解。但紧接着,“父老相携迎此翁”,则显示出当地百姓对诗人的尊敬和欢迎。“苏武岂知还漠北”这一句引出了西汉时期的苏武,他在漠北牧羊十九年,坚守节操,最终被召回。这里通过苏武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于忠诚和坚守原则的赞扬,同时也许暗示着自己虽然远离京城,但心志不改。“管宁自欲老辽东”则引出了三国时期的管宁,他曾表示愿意在辽东终老,这里借用管宁之事,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满足和对未来某种安稳状态的向往。最后,“岭南万户皆春色,会有幽人客寓公”两句,则描绘出一个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景象。岭南指的是岭南地区,这里的“万户皆春色”,展现了一个繁荣美好的画面。而“会有幽人客寓公”,则可能是在暗示诗人自己,或者是对某个隐居之人的期待,表达了一种向往自由和宁静生活的心情。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人物故事的引用,表现了诗人对于新环境的适应和喜悦,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淡泊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的哲学思考。
苏轼
3227首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猜您喜欢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句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寿藏为顾静趣赋
明·史谨
预寻一穴近西州,松梓苍苍接素秋。举世有谁曾不死,此身于我复何忧。穿林每设生前祭,与客当从醉里游。多少学仙头白士,至今无处觅瀛洲。
寄淮南幕中刘员外
唐·赵嘏
郎官何逊最风流,爱月怜山不下楼。三佐戎旃换朱绂,一辞兰省见清秋。桂生岩石本潇洒,鹤到烟空更自由。休向西斋久闲卧,满朝倾盖是依刘。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