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怀
二
首
(
其
二
)
海
风
东
南
来
,
吹
尽
三
日
雨
。
空
阶
有
馀
滴
,
似
与
幽
人
语
。
念
我
平
生
欢
,
寂
寞
守
环
堵
。
壶
浆
慰
作
劳
,
裹
饭
救
寒
苦
。
今
年
秋
应
熟
,
过
从
饱
鸡
黍
。
嗟
我
独
何
求
,
万
里
涉
江
浦
。
居
贫
岂
无
食
,
自
不
安
畎
亩
。
念
此
坐
达
晨
,
残
灯
翳
复
吐
。
秋景
抒情
怀古
情感
思乡
田园
写雨
节气
秋节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沉的秋思与自我安慰的情感。起始两句“海风东南来,吹尽三日雨”勾勒出一幅秋天气清天高、云去雾净的图景,展现了自然界的明朗与澄清。紧接着,“空阶有馀滴,似与幽人语”则是诗人细腻地捕捉到了风雨过后的宁静与孤独感,仿佛空旷的台阶上还残留着雨滴,与那些不为世人知晓的隐者遥相呼应。中间几句“念我平生欢,寂寞守环堵。壶浆慰作劳,裹饭救寒苦”表达了诗人对往昔欢乐时光的回忆,以及在孤独与贫困中自寻安慰的情景。这里“念我平生欢”显示出诗人对于过往美好记忆的珍视,而“寂寞守环堵”则透露出一种隔绝世俗、自我安顿的心境。“壶浆慰作劳,裹饭救寒苦”更是写出了诗人在困顿中仍旧保持着生活的尊严与努力。末了两句“今年秋应熟,过从饱鸡黍。嗟我独何求,万里涉江浦。”则是对即将到来的秋天有所期待,同时也有着对于未来命运的无奈感和渺茫感。“居贫岂无食,自不安畎亩”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在贫困中仍旧寻求内心安宁的状态,而“念此坐达晨,残灯翳复吐”则是夜半人静之际,诗人独自一人至天亮,连那微弱的灯光也被细腻地描绘了出来。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一种在孤寂中自我安慰、在贫困中寻求内心平和的心路历程。
苏轼
3227首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满朝欢
宋·柳永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