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水田园
写物
赞颂
赠别

赏析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作品,属于风格清新淡雅的一首咏物诗。开篇“碧玉碗盛红玛瑙”一句,用鲜明的对比色彩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通过将碧玉碗中的红玛瑙与井华水养石菖蒲进行比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感受,而且也表达了他对于生命力的赞美和珍视。接着“也知法供无穷尽”一句,流露出诗人对于佛家禅理的深刻理解和内心的宁静与满足。这里的“法供”指的是佛教中的供养之物,象征着精神上的滋润和修行之道。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不仅表达了对佛法无尽供应的认知,更是映射出自己对于生活、信仰和知识追求的态度。最后,“试问禅师得饱无”一句,则是在借问禅师是否得到满足来探讨生命与精神的饱满。这不仅是一种文学修辞,也是诗人对禅宗“无为自然”的哲理的一种体悟。通过这样的提问,诗人强调了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充实,以及对于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总体来说,这首诗以其清新脱俗的语言风格、深邃豁达的情感表达以及对自然美与佛理的精妙结合,展现了苏轼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学。

苏轼

3227首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猜您喜欢

苏幕遮·怀宁伯功惠鞋
元·马钰
清叟冠,伯功履。见惠山侗,别有非常意。使我顶天并立地。俯仰观瞻,无怍兼无愧。得斯因,无限喜。出户迎宾,何患殊无礼。更向就中搜奥旨。上下冲和,得赴青霄里。
舟次毗陵朱定国明府遣使邀至沙驮淹留僧舍存款甚殷濒行以手制拙集序兼官俸十千钱见遗赋谢
明·李德丰
明海辞家日,毗陵驻舸时。郎星百里映,驿使一椷驰。捧匣浑疑梦,开筒转觉悲。先邀十日醉,为拭两行洟。别远那忘会,交真讵获辞。舟轻逗急水,夜冷忆朝曦。淅淅风生岸,滔滔浪拍涯。入.....
口号赠徵君鸿
唐·李白
陶令辞彭泽,梁鸿入会稽。我寻高士传,君与古人齐。云卧留丹壑,天书降紫泥。不知杨伯起,早晚向关西。
题融公兰若
唐·孟浩然
精舍买金开,流泉绕砌回。芰荷薰讲席,松柏映香台。法雨晴飞去,天花昼下来。谈玄殊未已,归骑夕阳催。
水调歌头(其一)赠隐者
明末清初·尤侗
左手招明月,右手引清流。遂弃人间俗事、长伴赤松游。春与猿兮吟啸,秋与鹤兮飞舞,八百岁春秋。夜授南柯守,朝拜酒泉侯。携玉杖,吹铁笛,酌金瓯。醉乡高卧、掉头那问帝王州。自谓羲.....
齐天乐·赠陆天涛使君浚江阴城河
明末清初·张夏
仙凫飞处司牛耳。觅来芙蓉城里。挂席初收,推篷一望,濠濮欣然心会。追维江涘。任潮去潮来,关门恐泥。剡曲回舟。怅王猷兴尽前此。而今溪港毕满,舳舻连泊稳,银蟾涵泚。灯火喧阗,笙.....
春贴子词·皇太后阁六首(其三)
宋·司马光
脍肉纷银缕,兰芽蔟紫茸。太官遵旧俗,岁岁与今同。
渔父辞(其二)
宋末元初·毛直方
呼儿买米得新粳,渔村且喜见秋成。今朝尝新莫草草,好钓鲈鱼来煮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