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林
逋
诗
后
吴
侬
生
长
湖
山
曲
,
呼
吸
湖
光
饮
山
渌
。
不
论
世
外
隐
君
子
,
佣
儿
贩
妇
皆
冰
玉
。
先
生
可
是
绝
俗
人
,
神
清
骨
冷
无
由
俗
。
我
不
识
君
曾
梦
见
,
瞳
子
了
然
光
可
烛
。
遗
篇
妙
字
处
处
有
,
步
绕
西
湖
看
不
足
。
诗
如
东
野
不
言
寒
,
书
似
西
台
差
少
肉
。
平
生
高
节
已
难
继
,
将
死
微
言
犹
可
录
。
自
言
不
作
封
禅
书
,
更
肯
悲
吟
白
头
曲
!
我
笑
吴
人
不
好
事
,
好
作
祠
堂
傍
修
竹
。
不
然
配
食
水
仙
王
,
一
盏
寒
泉
荐
秋
菊
。
写景抒情
赞颂人物
赞美书
怀古
情感
山水田园
悼亡
译文
吴人生长在湖山深曲处,呼吸着湖光饮的是青山翠绿。
不用说超然世外的隐士,连奴仆女贩都清如冰玉。
林先生并不是隔绝凡尘的人,天生就神清骨冷资质脱俗。
我不认识林先生却曾经梦见,目光清炯照人犹如明烛。
遗留的诗篇和墨迹处处都有,环绕着西湖总也看不足。
诗歌像孟郊但没有寒苦格调,书法似李建中笔力瘦硬刚拙。
平生高尚的风节无人能继,临终时精微的言语还值得记录。
自己说没有写过封禅书一类的东西,难道他还肯把叹老嗟悲的诗句写出?
我笑江南人并不好事,倒喜欢建造祠堂依傍着修竹。
不然就该让林先生的像配水仙王,将一盏寒泉一支秋菊向他献上。
赏析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巨匠苏轼(苏东坡)所作,名为《书林逋诗后》。从诗中可以看出苏轼对当时诗人林逋的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并通过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对林逋的诗歌风格进行了鉴赏。"吴侬生长湖山曲,呼吸湖光饮山绿。" 这两句描绘了林逋所处的自然环境以及他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情景。"不论世外隐君子,佣儿贩妇皆冰玉。" 表现了诗人眼中的世界观,即使是平凡的人物,在他的笔下也变得高洁如冰玉。接下来的"先生可是绝俗人,神清骨冷无由俗。" 一句赞美林逋超脱尘世,不染尘俗。接着的"我不识君曾梦见,瞳子瞭然光可烛。" 表达了苏轼对林逋诗作的惊叹和景仰之情。"遗篇妙字处处有,步绕西湖看不足。" 这两句写出了苏轼游览西湖时,对林逾留下的诗篇赞赏有加,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感受到诗中妙意的充盈。"诗如东野不言寒,书似留台差少肉。" 比喻林逋的诗歌如同东野之地虽未言及寒冷却自有清凉之气,而他的书法则如同留台(唐代书法家)之作,虽然在笔力上不及其人,但仍显得生动有致。"平生高节已难继,将死微言犹可录。" 这两句表达了林逋一生坚守高洁品格,即便是临终前,也还能留下令人珍贵的遗言。"自言不作封禅书,更肯悲吟白头曲。" 林逋虽未尝试写过封建禅宗的经典,但他的诗中充满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悲凉。最后两句"我笑吴人不好事,好作祠堂傍修竹。" 苏轼在此轻讽当地人士只顾修建祠堂种植竹子,而不重视文化遗产和精神追求。而"不然配食水仙王,一盏寒泉荐秋菊。" 则是说林逋的诗作本应配享于仙境,与清凉的泉水和秋天的菊花相得益彰,表达了对林逾作品的极高评价。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苏轼对林逋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也反映出他自己对诗词、书法乃至人生哲学等方面的见解。
苏轼
3227首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猜您喜欢
待旦
宋·陆游
晨光残淡月,急点杀寒更。历历记孤梦,悠悠带宿酲。揽衣推枕起,乱发绕床行。叹息人间事,还随初日生。
寄陈文举四首(其一)
明·贝琼
凤皇台下犹为客,雪满头颅一病翁。却忆山人读书处,月轮夜照水晶宫。
折槛行
唐·杜甫
呜呼房魏不复见,秦王学士时难羡。青衿胄子困泥涂,白马将军若雷电。千载少似朱云人,至今折槛空嶙峋。娄公不语宋公语,尚忆先皇容直臣。
行路难
清·冯班
自许直如绳,看君白如雪。一朝更变不似先,雾里看花云里月。梦中不悟君心异,言笑依依尚相悦。五更欲曙百鸟啼,玄鬓生丝泪成血。念君旧恩君岂知,万物荣衰各有时。君不见黄蜂阶下收残.....
哭雪湖四首(其三)
明·谢迁
西江桃李满门墙,香社归来鬓未霜。雅志可能随俗改,閒情祗为作诗忙。苦吟身与春光去,惇德门延世泽长。也欲招魂歌楚些,临风呜咽不成章。
夜月如昼与仲退坐松巢煮茶
宋·徐瑞
河淡星欲无,碧展天一幅。天孙分锦章,荐此半规玉。明入千家窗,此兴几人足。慷慨商声歌,主客俱不俗。泠泠古松根,枯樵煮寒瀑。清啸拍阑干,悲猿挂高木。
钓台
宋·李清照
巨舰只缘因利往,扁舟亦是为名来。往来有愧先生德,特地通宵过钓台。
鹦鹉曲·忆难鸣山旧游
元·冯子振
鸡鸣山下荒丘住。客吊古问驿亭父。几何年野屋丛祠,灭没犁烟锄雨。默寻思半晌无言,逆旅又催人去。指峰前代好磨笄,是血泪当时洒处。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