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
田园
咏物
抒情
秋节
圣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农业丰收的景象,表达了对丰收年景的庆贺和对神仓充实的赞美。诗中的“颂声歌盛旦”开篇就设定了喜悦的氛围,“多黍乐丰年”则直接点明了丰收年的主题。通过“近见藏高廪,遥知熟大田”的描述,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丰收景象的亲切观察和深入了解。这里的“高廪”指的是堆积如山的粮食,而“熟大田”则意味着广袤的农田里庄稼成熟。“在畴纷已穫,如阜隐相连”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农作物繁茂到几乎与山丘相连的地步,显示出一种旺盛而富饶的景象。这里的“在畴”指的是田间的小路,“纷已穫”则形容庄稼成熟的样子,而“如阜隐相连”则是说农作物长得如此之高,几乎要与山丘相接了。接着,“《鲁史》详而记,神仓赋且全”表明这场景不仅美丽,而且被记录在历史书中,神仓充实,显示出一片繁荣的气象。这里的“《鲁史》”可能是指某部历史文献,而“神仓赋且全”则强调了粮食储备的丰富。诗中的“舂人洪蓄积,祖庙享恭虔”进一步突出了人民的生活安稳和对祖宗的祭祀活动。这里的“舂人”指的是农夫,“洪蓄积”则是说人们有了充裕的粮食储备,而“祖庙享恭虔”则表达了人们在丰收之年对祖先的尊崇和感恩。最后,诗人的心情通过“圣后忧农切,宜哉报自天”得到了升华。这里的“圣后”指的是君主,“忧农切”则是说君主对农业生产非常关心,而“宜哉报自天”则表达了这样的美好景象是上天恩赐,是值得赞颂和感激的。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丰收年景的壮丽图景,而且传递了一种对自然恩赐、君主恩泽以及农业劳动者的深刻敬意。

苏轼

3227首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猜您喜欢

古橘谣
清·卓肇昌
蓬莱宫前合欢树,碧叶金衣凌霄坞。朝餐五色文彩霞,露浥金茎广寒府。六月珠颗红离离,樵者入山持雷斧。仙室窅然幽以深,小苑丛丛石洞古。洞门白犬笑人来,碧落峰前鸡鸣五。抱犊壁间列.....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