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写景
咏物
赞美
怀古
动物
场景
山水
田园
地点
锦官城
情感
忧民

赏析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书画理论家苏轼的作品,名为《韦偃牧马图》。诗中表现了对唐代画家 韦偃(即韦诜)绘画技艺的赞美,以及对古代文化遗产的一种怀念和自嘲。首句“神工妙技帝所收,江都曹、韩逝莫留。”表达了作者对于唐朝画家韦偃之技艺的高度评价,将其比作神工,用以赞美他的绘画水平。接着提到的“江都曹、韩”是指南北朝时期的两位著名画家曹仲达和韩幹,他们都是画马高手,苏轼此举是为了强调韦偃技艺超群。“人间画马惟韦侯,当年为谁扫骅骝。”则进一步突出了韦偃在绘马方面的卓越成就。这里的韦侯即指韦偃,而“当年为谁扫骅骝”则是苏轼自嘲之语,意味着他自己虽然也尝试画过马,但与韦偃相比简直不值一提。接下来的几句:“至今霜蹄踏长楸,圉人困卧沙垄头。沙苑茫茫蒺藜秋,风騣雾鬣寒飕飕。”描绘了一幅牧马图中马儿在荒凉的沙地上奔跑的情景。霜蹄指的是马蹄踏过的长草,而圉人困卧沙垄头则是说画中的牧人蜷缩在沙丘之下,整体氛围给人一种萧索和寂静的感觉。“龙种尚与驽骀游,长秸短豆岂我羞。”这里的“龙种”指的是良马,而“驽骀”则是劣马。苏轼自谦自己的画作不如古人,甚至连劣马都不如。最后,“八銮六辔非马谋,古来西山与东丘。”则表达了对古代文化遗产的一种无奈和怀念。八銮、六辔是指不同类型的马车,这里用以比喻人生旅途,而“古来西山与东丘”则暗示着历史长河中事物的更迭变化。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苏轼对韦偃绘画技艺的崇敬,也透露出了他个人对于艺术成就的自谦和对过往文化的无限眷恋。

苏轼

3227首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