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五
日
雪
三
首
(
其
三
)
春
风
九
十
日
,
一
半
已
销
磨
。
准
拟
看
花
少
,
依
稀
咏
雪
多
。
官
车
犹
戴
炭
,
抱
鹊
不
离
窠
。
向
此
兴
都
尽
,
戴
家
谁
复
过
。
冬天的
写雪的
怀古
戴家
惜时的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十五日雪三首》中的第三首,描绘了春天里春风和煦但又短暂,以及诗人对春光消逝的感慨。首句“春风九十日,一半已销磨”形象地写出春天只有三个月左右,而现在已经过去了一半,暗示了时光流逝之快。接下来,“准拟看花少,依稀咏雪多”表达了诗人原打算在春光中欣赏花朵,但实际上因春雪频繁,吟咏雪景的诗篇反而增多,反映出诗人对春雪的喜爱和无奈。“官车犹戴炭,抱鹊不离窠”两句,通过官车还需装载木炭取暖,以及喜鹊仍坚守巢穴不愿离开的情景,进一步渲染了春寒料峭的氛围。最后,“向此兴都尽,戴家谁复过”表达出诗人面对这样的景象,原有的兴致已经消散殆尽,感叹戴家(可能是指友人或自家)恐怕再无暇来访赏景。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短暂与变化,寓含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和对自然景色的深情。
梅尧臣
2914首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猜您喜欢
丁酉仲冬即景十六首(其一)雪水煎茶
元末明初·叶颙
枯枝旋拾带冰烧,雪水茶香滚夜涛。党氏岂知风韵美,向人犹说饮羊羔。
永叔方舟豪饮即事十首时行次齐鲁卫间(其七)
明·胡应麟
携来双彩华,寒夜互生花。雪拥山阴棹,星偕博望槎。雁声流古塞,萤火乱平沙。几忆春明外,长灯对棣华。
西归绝句十二首(其十一)
唐·元稹
云覆蓝桥雪满溪,须臾便与碧峰齐。风回面市连天合,冻压花枝著水低。
东屯月夜
唐·杜甫
抱疾漂萍老,防边旧谷屯。春农亲异俗,岁月在衡门。青女霜枫重,黄牛峡水喧。泥留虎斗迹,月挂客愁村。乔木澄稀影,轻云倚细根。数惊闻雀噪,暂睡想猿蹲。日转东方白,风来北斗昏。天.....
题张雨森画屏十景(其一)孤山逸趣
清·爱新觉罗·弘历
雪冷梅妻瘦,天空鹤子还。无人同懒客,有兴是孤山。插笏峰形直,垂虹涧响潺。筼筜迷谷口,不许俗尘攀。
元宵后雨雪连绵闷坐怀雪湖
明·谢迁
满天风雪倍春寒,兀坐怀人思渺漫。破帽蹇驴归杜甫,旧庐尘榻卧袁安。暮年暂觉知心少,新岁尤怜会面难。拟学王猷夜乘兴,孤舟蓑笠怯衰残。
寒林七贤
金·周昂
苦寒如此欲何之,雪帽风裘意自奇。纵有清诗三百首,未应肯得党家儿。
壬寅除夜
宋·戴复古
今夕知何夕,满堂灯烛光。杜陵分岁了,贾岛祭诗忙。横笛梅花老,传杯柏叶香。明朝贺元日,政恐雨相妨。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