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

咏物
写果
赞美
抒情感
思乡
谢赠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作品,他以收到朋友赠送的柑子为题材,表达了对朋友所赠之物的喜爱和对吴地柑子的怀念之情。诗中提到荆州的柑子虽名为黄柑,但与洞庭湖的柑子相比,风味可能有所不及。诗人感叹若能立即品尝到真正的洞庭柑子,定会心生向往,恨不得插翅飞往南方。诗中的"荆州持大橘,亦自名黄柑"描绘了荆州柑子的普通身份,而"忽得洞庭美,气味何可参"则强调了洞庭柑子的高雅品质和诱人香气。"遂生吴洲思,恨不羽翼南"则流露出诗人对吴地柑子的深深思念,以及对无法立即品尝到的心愿的遗憾。整首诗通过对比和想象,展现了诗人对美食的细腻感受和对远方亲友的深情厚谊。

梅尧臣

2914首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