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
诸
韩
及
孙
曼
叔
晚
游
西
湖
三
首
(
其
三
)
舟
中
演
满
意
不
浅
,
却
坐
林
塘
景
欲
昏
。
翠
色
蜻
蜓
立
菱
蕊
,
青
丝
騕
袅
秣
城
根
。
写景
山水
翠色
翠色蜻蜓
地点
西湖
时间
未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梅尧臣在舟中的惬意感受和西湖傍晚的宁静景色。"舟中演满意不浅"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满足与愉悦,仿佛在舟行中找到了某种深远的意蕴。"却坐林塘景欲昏"转而写诗人转身回到湖边的林塘,此时天色渐暗,景色显得更加迷人。"翠色蜻蜓立菱蕊"细致入微地刻画了一幅生动的画面,翠绿色的蜻蜓停歇在菱花上,增添了生机与静谧。"青丝騕袅秣城根"则借用了马匹的形象,青丝般的马鬃在城边的草地上轻轻摇曳,进一步渲染了傍晚时分的恬静氛围。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西湖傍晚的自然之美,以及诗人在此时的心境,既有个人的情感流露,也有对大自然的赞美。梅尧臣的诗风素来清新自然,这首诗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梅尧臣
2914首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猜您喜欢
下章安杜渎七首(其四)
宋·姚宽
平生顾挹山阴道,种竹栽花越水东。海角天涯心未稳,吴头楚尾信难通。
忆秦人洞
宋·张翠屏
溪上桃花无数开,花间秋水绿于苔。不因渔父寻源入,争识仙家避世来。翠雨连云流玉洞,丹霞护日抱瑶台。幔亭亦有红桥约,问我京华几日回。
同周岐麓台长泛西湖遂宿藕花居
明·包节
湖畔乍逢骢马使,沙行同入鹭鸥群。六桥水抱珠林月,两竺峰盘宝界云。岸柳藏莺侵坐密,园花隐麝隔溪分。况同佛院移莲榻,共息尘机理贝文。
采桑子(其八)
宋·欧阳修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闽中山间每早白雾四塞咫尺不辨
宋·张嵲
闽岭冬候晚,岁穷殊未寒。谁为五里雾,皓皓怀群山。剥琢斧斤响,啁啾禽鸟閒。逖听知何处,四顾但漫漫。恍如湖水秋,眇与天相连。乔林膏沐已,远岫渐披颜。高阁延朝景,清辉泛林端。谅.....
城西閒步
明·王云凤
閒游长少竞追随,正是东风二月时。满涧泉声来古寺,隔林人语认残碑。已埋翁仲肩犹露,欲画宫墙趾尚遗。却忆咸阳楼上望,秦川烟树客迟迟。
解苍然亭
宋·张埴
苍然亭下棹歌声,十里重湖第一程。岂要老来游汗漫,试扶孙去看升平。晴空云退青山朗,晚渚风生白鸟轻。历□旧游班目睫,日呼颖辈识经行。
仲夏瀛台即景杂咏六首(其六)
清·爱新觉罗·弘历
楼台位置规浮玉,为爱空明接水天。壁上恰书江国咏,一弹指顷向三年。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