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山
爽
气
楼
钱
塘
西
湖
吾
旧
游
,
每
游
只
为
湖
山
留
。
欲
将
胜
槩
入
登
览
,
泉
石
琐
琐
何
烦
求
。
古
来
英
雄
远
莫
见
,
往
事
寂
寞
谁
复
收
。
知
君
平
生
好
奇
观
,
结
楼
却
在
西
湖
头
。
山
南
山
北
竞
萧
爽
,
四
时
佳
气
常
如
秋
。
平
波
直
与
天
上
下
,
众
峰
不
共
云
沉
浮
。
此
邦
富
庶
甲
西
浙
,
湖
山
宴
赏
无
时
休
。
纷
纷
尽
日
逐
歌
舞
,
安
知
中
有
万
古
愁
。
丈
夫
不
作
少
年
事
,
与
君
买
醉
登
兹
楼
。
写景
地点
抒情
怀古
山水
秋节
抒情+怀古
赞颂
名胜
城市
赏析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徐贲的《西山爽气楼》描绘了西湖的壮丽景色和诗人的情感寄托。首句“钱塘西湖吾旧游”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深厚感情,他每次游览都因西湖的湖光山色而流连忘返。接着,“欲将胜槩入登览”表达了诗人想要将美景收入眼底的愿望,但又认为不必过于追求琐碎的泉石之美。诗中“古来英雄远莫见,往事寂寞谁复收”寓言历史的沧桑,英雄事迹已难寻觅,往事如烟,令人感怀。诗人赞赏友人的好奇心,对方竟然在西湖之巅建楼以饱览美景,"结楼却在西湖头"。“山南山北竞萧爽,四时佳气常如秋”描绘了西湖四季如画的景象,山色清凉,气象宜人,仿佛秋天般宁静。接下来的诗句赞美西湖的开阔视野和峰峦与云雾的对比,"平波直与天上下,众峰不共云沉浮",展现了西湖的壮丽景色。诗人感叹杭州的富庶和人们对湖山享乐的无尽追求,“湖山宴赏无时休”,然而“纷纷尽日逐歌舞,安知中有万古愁”,暗含对世人沉迷于表面繁华背后的忧虑。最后,诗人以豪迈的语气表达,男子不应虚度青春,不如与友人一同买醉登楼,享受这难得的清爽与宁静。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西湖的景色描绘,寄寓了诗人对历史、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猜您喜欢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东寺寒泉
明·王越
一曲清泉绕寺流,老怀应共此泉幽。吟乘雨气清诗骨,醉吸冰花涤酒愁。天巧凿开云窟冷,地灵分出海门秋。饮牛洗耳浑閒事,留与征人照白头。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