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
萨
蛮
迢
迢
不
断
天
涯
路
。
今
宵
又
向
芦
汀
住
。
梦
断
酒
初
醒
。
雁
声
疑
橹
声
。
满
蓬
霜
似
水
。
渺
渺
情
千
里
。
残
月
在
孤
舟
。
故
人
何
处
楼
。
写景抒情
思乡情感
山水田园
秋景
怀旧思人
写离别
赏析
这首《菩萨蛮》由清代诗人孙云鹤所作,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行舟于芦苇荡中的凄美画面。“迢迢不断天涯路”,开篇即以“迢迢”二字,渲染出道路漫长、难以尽述的意境,仿佛将读者带入了无尽的远方。紧接着,“今宵又向芦汀住”,点明了时间与地点,今夜诗人又停泊在芦苇丛生的小洲上,营造出一种孤独与静谧的氛围。“梦断酒初醒”,描述了诗人从梦中惊醒,酒意未消的状态,暗示了旅途劳顿与内心的愁绪。而“雁声疑橹声”,则通过雁鸣与船桨划动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巧妙地将自然与人的活动融合,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和情感的层次感。“满蓬霜似水”,运用比喻手法,将满船的霜比作清澈的水,既形象地描绘了霜的洁白与晶莹,也暗含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岁月静好的感慨。“渺渺情千里”,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如海般广阔,跨越千里的距离,无法言喻,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残月在孤舟”,以残月映衬孤舟,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又宁静的意境,同时也预示着旅程的继续和未来的未知。“故人何处楼”,最后以问句收尾,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相聚时刻的渴望,使得整首词的情感更加丰富,引人深思。综上所述,《菩萨蛮》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旅途中复杂的情感世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有对远方亲朋的思念,是一首充满深情与哲思的佳作。
猜您喜欢
晚行舍后
宋·陆游
略彴东边一径深,杖藜行饭当登临。稷山并海出遥碧,禹穴生云成暮阴。残岁自兴游子感,少年谁解老人心。归来灯火参差夜,倦倚胡床续短吟。
广陵杂咏(其二)
清·吴山
一榻残书兼旅思,半窗镫火与疏钟。静看六代江南志,坐尽维扬夜雨浓。
秋思
唐·周贺
杨柳已秋思,楚田仍刈禾。归心病起切,败叶夜来多。细雨城蝉噪,残阳峤客过。旧山馀业在,杳隔洞庭波。
过建昌陈虚谷明府留酌
明·王猷
天涯树色似河阳,永夜逢君话故乡。性僻向怜多感慨,时危还许共劻勷。檐低珠斗催霜月,缸剪银花促客觞。潦倒不知归梦远,醒来仍是傍官杨。
村中晚兴
明·许继
微吟循清流,长眺际遥缡。山秋云气深,野晚日色浅。危柯凉似振,时稼熟初偃。一念故林居,情随飞鸟远。
到秋
唐·李商隐
扇风淅沥簟流离,万里南风滞所思。守到清秋还寂莫,叶丹苔碧闭门时。
感怀(其一)
清·戴亨
西风夜作声,游子不能寐。揽衣起徬徨,泪下沾衣袂。黄叶坠高枝,蟋蟀鸣前墀。玄阴结重霭,白月沈幽辉。菁华暗销铄,所苦不自知。良辰忽已晚,皓首含酸悲。
苏幕遮
清·黄燮清
客衣单,人影悄。越是天涯,越是秋来早。雨雨风风增懊恼。越是黄昏,越是虫声闹。别情浓,归梦渺。越是思家,越是乡书少。一幅疏帘寒料峭。越是销魂,越是灯残了。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