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
晚
感
兴
岁
晚
天
寒
山
水
乡
,
团
蒲
曲
几
在
书
房
。
竹
炉
旋
拨
松
花
火
,
石
鼎
閒
拈
柏
子
香
。
吟
就
有
时
闻
夜
雪
,
睡
馀
乘
早
负
朝
阳
。
呼
儿
瓶
粟
今
多
少
,
且
典
青
衫
沽
酒
浆
。
秋天的
山水
读书惜时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岁末寒冬时节,诗人独坐书房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文人雅士在冬日里静谧而富有诗意的生活状态。首联“岁晚天寒山水乡,团蒲曲几在书房”,开篇即点明季节与地点,岁末的寒冷与山水环绕的宁静环境,营造出一种深冬特有的氛围。诗人身处书房,周围是温暖的团蒲和弯曲的几案,营造出一种温馨而静谧的读书环境。颔联“竹炉旋拨松花火,石鼎閒拈柏子香”,进一步描绘了书房内的生活细节。竹炉上跳跃着松花火焰,温暖而充满生机;石鼎中轻轻捻动着柏子,散发出清幽的香气。这两句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致品味与高雅情趣。颈联“吟就有时闻夜雪,睡馀乘早负朝阳”,则将诗人的生活状态推向了另一个层面。夜晚时分,诗人或许在吟诵诗文,此时窗外传来夜雪的声音,增添了几分诗意与宁静。清晨醒来,诗人便趁着朝阳初升,出门活动或继续诗文创作,体现了他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尾联“呼儿瓶粟今多少,且典青衫沽酒浆”,以日常生活的小事收尾,既体现了诗人的闲适与豁达,也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询问家中储粮情况,并决定典当衣物换酒,展现出诗人随性自在的生活态度。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宋代文人雅士在岁末寒冬中的生活情趣与精神世界,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韩淲
2817首
一作子仲,韩元吉之子。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从仕后不久即归,有诗名,著有《涧泉集》。淲清廉狷介,与同时知名诗人多有交游,并与赵蕃(章泉)并称“二泉”。著作历代书目未见著录。史弥远当国,罗致之,不为少屈。人品学问,俱有根柢,雅志绝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嘉定十七年,以时事惊心,作甲申秋三诗,得疾而卒,年六十六。
猜您喜欢
金陵绝句(其三)
清·徐梓
秦淮水榭入新凉,两岸笙歌夜未央。翻笑鸣机劳巷绩,输侬当户理新妆。
次云松访复婴宿万年宫
元末明初·蓝仁
闻道寻仙叩洞门,清溪古木路斜分。桃花满地飞红雨,橘树悬崖涨绿云。讲罢先天烟篆冷,梦回斜月玉笙闻。高秋也欲扶衰病,共候山中白马君。
美人诗二十二首(其九)月溶
明·黎景义
高秋月皓片霞稀,倚月人如湿又非。缃袂带风长耐冷,绿鬟凝露独慵归。香浮碧落疑灵药,彩漾瑶阶见羽衣。几处关山别千里,相思一夜共清辉。
中秋夜陇州徐常侍座中咏月
唐·无可
陇城秋月满,太守待停歌。与鹤来松杪,开烟出海波。气笼星欲尽,光满露初多。若遣山僧说,高明不可过。
望水诗
南北朝·鲍照
刷鬓垂秋日,登高观水长。千涧无别源,万壑共一广。流驶巨石转,湍回急沫上。苕苕岭岸高,照照寒洲爽。东归难忖恻,日逝谁与赏。临川忆古事,目孱千载想。河伯自矜大,海若沈渺莽。
赠文应上人
唐·孟郊
栖迟青山巅,高静身所便。不践有命草,但饮无声泉。斋性空转寂,学情深更专。经文开贝叶,衣制垂秋莲。厌此俗人群,暂来还却旋。
何计部粤桥召宴淮上
明·陈迁
十年京洛风尘客,此日津前独泛舟。淮海鱼龙春梦暖,楚天烟雨雁声愁。坐邀明月临仙署,醉把残英感素秋。倾盖不知归路暝,停云芳树独淹留。
雨霁
明·薛蕙
西堂薄暮暄气微,雨霁清风飘我衣。明月在户稍将出,白云向空犹自飞。寄身世路有倾侧,抗志神游无是非。仙人胡乃不来下,接身山林同子归。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