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节
母
诗
冰
之
清
,
不
如
母
之
心
;
雪
之
洁
,
不
如
母
之
节
。
四
十
年
如
一
日
。
维
舅
与
姑
,
不
以
为
妇
,
而
以
为
子
。
不
从
死
夫
,
失
乔
得
梓
。
呱
呱
者
腹
中
,
不
知
蛇
与
熊
。
泪
斑
斑
欲
红
。
震
一
索
得
之
,
以
母
兼
师
,
寸
檗
尺
枝
。
两
巢
一
鷇
,
一
笋
两
竹
。
断
竹
续
竹
,
移
花
接
木
,
棠
棣
之
萼
。
上
有
青
天
,
下
有
黄
泉
。
知
母
之
贤
吁
,
嗟
乎
四
十
年
。
母爱
赞美
抒情
哲理
赏析
这首诗赞美了一位母亲的高尚品德和无私奉献精神。诗人通过对比冰的清冷和雪的洁白,来比喻这位母亲的心灵之纯净和品质之高洁。她四十年如一日地照顾家庭,不仅像母亲一样给予关爱,更如同老师一般教导子女,体现了她的智慧与耐心。诗中提到的“维舅与姑”可能指的是公婆,“不以为妇,而以为子”,表明她对待子女如同对待自己的孩子,展现了超越传统角色界限的深厚情感。面对丈夫去世的情况,她没有选择随夫而去,而是坚强地承担起家庭的责任,最终“失乔得梓”,即在失去旧树(丈夫)的同时,找到了新的生长点(子女),体现了她的坚韧与乐观。对于初生的婴儿,她不因不了解其性格(“不知蛇与熊”)而有所偏见,而是以慈爱之心包容一切。她的眼泪见证了她为家庭付出的辛劳与牺牲,但这些泪水也蕴含着对子女成长的喜悦与期待。诗中还提到了“震一索得之”,可能是指通过某种方式或机缘,她成功地将自己与子女紧密相连,如同一根细小的树枝成长为参天大树。这象征了她对家庭的贡献和影响,以及子女的成长与成就。最后,“断竹续竹,移花接木”描绘了她对家庭传承的重视,通过培养子女,就像接续竹子和移植花朵一样,让家族的美德得以延续。这一形象生动地展示了她作为母亲和教育者的角色,以及对家族未来的深思熟虑。整个诗篇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高度赞扬了这位母亲的伟大与无私,以及她在家庭中的核心地位和深远影响。她的故事激励着后人,成为一种永恒的典范。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古橘谣
清·卓肇昌
蓬莱宫前合欢树,碧叶金衣凌霄坞。朝餐五色文彩霞,露浥金茎广寒府。六月珠颗红离离,樵者入山持雷斧。仙室窅然幽以深,小苑丛丛石洞古。洞门白犬笑人来,碧落峰前鸡鸣五。抱犊壁间列.....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