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
洲
涉
水
逾
山
窜
草
莱
,
乱
离
怀
抱
几
时
开
?
元
家
运
变
黄
河
徙
,
汉
土
兵
兴
赤
帜
来
。
夜
寂
堠
亭
烽
火
盛
,
月
明
江
舰
角
声
哀
。
风
沙
满
目
乡
关
异
,
日
暮
愁
登
江
上
台
。
边塞
思乡
写景
战争
夜泊
登楼望乡
自然之秋
节气秋思
赏析
这首诗《双洲》由元代诗人程从龙所作,描绘了战乱年代的动荡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愁绪。首联“涉水逾山窜草莱,乱离怀抱几时开?”以“涉水”、“逾山”、“窜草莱”的动词连缀,形象地展现了战乱时期人们四处逃亡、颠沛流离的生活状态。同时,“乱离”二字直接点明了社会背景,暗示了战争的残酷与人民的苦难。“怀抱几时开”则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与期待。颔联“元家运变黄河徙,汉土兵兴赤帜来。”运用历史典故,将现实与历史相联系,通过“元家运变”和“黄河徙”、“汉土兵兴”和“赤帜来”两个对比,揭示了政权更迭、战争频发的社会变迁,同时也暗含了对当时政治局势的忧虑与反思。颈联“夜寂堠亭烽火盛,月明江舰角声哀。”描绘了一幅夜晚寂静中烽火连天、月光下江面上战舰哀鸣的画面,生动地展现了战争的激烈与残酷,以及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深重苦难。尾联“风沙满目乡关异,日暮愁登江上台。”以“风沙满目”形容战乱环境的恶劣,与“乡关异”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现状的无奈。而“日暮愁登江上台”,则在时间的流逝中加深了愁绪,体现了诗人面对动荡不安的现实,内心充满忧郁与无助的情感。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战乱场景的描绘,深刻反映了元代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以及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猜您喜欢
苦水题壁
清·李銮宣
黄泥垩屋粪围墙,来自伊吾古战场。客子装车先载水,旅人投店似分房。□更漏静风鸣镝,马角春寒夜陨霜。坐久莫争牢落感,浮生何处不他乡。
杂曲歌辞·北风行
唐·李白
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怒号天上来。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别时提剑救边.....
拟古诗八首(其七)
南北朝·鲍照
河畔草未黄,胡雁已矫翼。秋蛩挟户吟,寒妇成夜织。去岁征人还,流传旧相识。闻君上陇时,东望久叹息。宿昔改衣带,旦暮异容色。念此忧如何,夜长忧向多。明镜尘匣中,宝瑟生网罗。
书驿壁
明·朱应登
羌陇西来秋事非,长安东望渺庭闱。十年故国悲游子,九月寒砧感授衣。返照入林戎马急,阴云接地雁鸿稀。莫愁绝塞终难据,闻道中原未解围。
屡欲提师入卫西京奈前途阻绝不果
明·张家玉
透甲霜风扑面沙,孤臣飘泊久无家。北怜戎犬栖黄屋,西望冠裳举翠华。我寄猗兰幽里操,谁吹胡拍惨中笳。摇摇念此心逾折,三匝愁听绕树鸦。
次大同巡抚石邦秀作怀牧堂
明·王云凤
南北风尘几别离,边头频喜雁来时。百年部落阴山雪,千帐貔貅上将麾。号令文章才不浅,笑谈樽俎句还奇。极知大勇非真怯,怀牧堂高系我思。
关山月二首(其一)
南北朝·陈叔宝
秋月上中天,迥照关城前。晕缺随来减,光满应珠圆。带树还添桂,衔峰乍似弦。复教征戍客,长怨久连翩。
高阳台·感怀
清·许禧身
漫点铜龙,缓敲檐铁,欣闻春雨纷纷。笼雾青纱,照来烛影偏清。隔闱共说安民语,喜听来、句句真诚。黯消凝。炉内香残,案上灯昏。运筹决尽承平策,奈安边少计,鬓角愁生。一样无眠,静.....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