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平
顶
读
秦
碑
岱
宗
太
平
顶
,
磨
崖
与
天
齐
。
左
列
则
天
颂
,
右
刻
张
说
辞
。
文
采
与
书
法
,
不
离
近
代
规
。
汉
封
宛
在
周
观
东
,
秦
坛
夐
出
绝
顶
西
。
坛
前
圆
平
值
中
峰
,
突
兀
上
有
始
皇
碑
。
年
深
雨
渍
百
裂
馀
,
析
作
两
峰
蹲
半
规
。
面
阳
数
字
仍
可
辨
,
隙
缝
重
衔
苔
藓
皮
。
中
间
隐
约
见
制
可
,
完
好
可
辨
惟
臣
斯
。
拳
如
钗
股
直
如
筋
,
屈
铁
碾
玉
秀
且
奇
。
千
年
瘦
劲
益
飞
动
,
回
视
诸
家
肥
更
痴
。
当
时
风
雨
有
馀
怒
,
岂
容
夸
石
独
在
兹
。
祇
应
神
明
爱
九
物
,
不
肯
轰
击
常
护
持
。
昔
年
韩
文
公
,
曾
赋
峋
嵝
诗
。
字
青
石
赤
皆
传
闻
,
漫
为
咨
嗟
涕
连
洏
。
何
如
亲
登
泰
山
日
观
峰
,
光
怪
特
见
绛
气
缠
金
虹
。
摩
挲
细
读
秦
相
碑
,
天
门
高
咏
来
清
风
。
乃
知
山
灵
不
相
负
,
夜
宿
天
边
不
忍
去
,
醉
倚
云
窗
重
回
顾
。
山水
写景
咏物
怀古
抒情
赞颂
赏析
这首诗由元代诗人郝经所作,名为《太平顶读秦碑》。诗中描绘了泰山之巅的太平顶上,磨崖与天齐,左侧刻着“则天颂”,右侧刻着张说的辞章。文采与书法并存,虽不离近代规制,却也透露出历史的厚重。诗中提到的“汉封宛在周观东,秦坛夐出绝顶西”描绘了泰山的历史遗迹,坛前圆平之地,中峰之上立有始皇碑。历经岁月侵蚀,碑文虽已残破,但仍能辨识出部分文字。诗中对碑文的描述,既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也体现了对古代文化的敬仰。“中间隐约见制可,完好可辨惟臣斯。拳如钗股直如筋,屈铁碾玉秀且奇。”这一段是对碑文雕刻技艺的高度赞美,将碑文比作钗股和筋骨,形象地描绘了其线条之美,同时也表达了对工匠技艺的赞叹。“千年瘦劲益飞动,回视诸家肥更痴。”此句对比其他书法家的作品,强调了此碑文的独特之处,其瘦劲有力,生动活泼,相比之下,其他作品则显得笨拙。“当时风雨有馀怒,岂容夸石独在兹。”这一段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认为即使是风雨的破坏也无法改变此碑的存在,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祇应神明爱九物,不肯轰击常护持。”最后一句将自然现象拟人化,认为是神明的庇护使此碑得以保存至今,充满了神秘色彩。整首诗不仅描绘了太平顶上的秦碑,还通过对比、比喻等手法,展现了对历史、文化、自然以及艺术的深刻思考和赞美,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
郝经
154首
郝天挺孙。金亡,徙顺天,馆于守帅张柔、贾辅家,博览群书。应世祖忽必烈召入王府,条上经国安民之道数十事。及世祖即位,为翰林侍读学士。中统元年,使宋议和,被贾似道扣留,居真州十六年方归。旋卒,谥文忠。为学务有用。及被留,撰《续后汉书》、《易春秋外传》、《太极演》等书,另有《陵川文集》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