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菊花咏物
抒情
思乡
思念
写秋
情感
亲情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绅所作,名为《在端州知家累以九月九日发衡州因寄》。诗中描绘了诗人九月九日离开衡州前往端州时的情景,以及对家人的思念之情。首联“菊花开日有人逢,知过衡阳回雁峰。”以菊花盛开的季节作为背景,暗示着秋天的到来,同时也预示着诗人即将离开家乡,前往远方。"知过衡阳回雁峰"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留恋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颔联“江树送秋黄叶少,海天迎远碧云重。”通过描写江边的树木在秋天失去了绿意,只剩下稀疏的黄叶,以及远处海天一色,碧云重重的画面,营造出一种离别前的凄凉与孤独感。颈联“音书断达听蛮鹊,风水多虞祝媪龙。”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音书断达"意味着与家人的联系被切断,只能听到远处蛮鹊的叫声;"风水多虞"则表达了对旅途中的风浪和未知的担忧,诗人通过祈祷老龙保佑平安,反映了内心的不安和对安全的渴望。尾联“想见病身浑不识,自磨青镜照衰容。”诗人想象着自己病弱的身体,无法辨认自己的模样,只能通过镜子来观察衰老的面容,流露出对自身健康状况的忧虑和对未来的迷茫。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离家远行时的复杂心情,以及对家人的深切思念。

李绅

145首
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李绅六岁时丧父,随母亲迁居润州无锡。二十七岁时中进士,补国子助教。后历任中书侍郎、尚书右仆射、淮南节度使等职,会昌六年(846年)在扬州逝世,年七十四。追赠太尉,谥号“文肃”。李绅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为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著有《乐府新题》二十首,已佚。代表作为《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全唐诗》存其诗四卷。生于乌程(今浙江湖州),长于润州无锡(今属江苏)。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猜您喜欢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满朝欢
宋·柳永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