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
农
二
首
(
其
一
)
春
种
一
粒
粟
,
秋
成
万
颗
子
。
四
海
无
闲
田
,
农
夫
犹
饿
死
。
田园
写实
忧民
译文
春天播下一粒谷物种子,秋天能收获无数颗果实。
天下所有的田地都忙碌着耕种,但农夫们仍然有挨饿死去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农民的辛勤劳动和悲惨遭遇,表达了诗人对农民困境的同情和社会不公的批判。诗中的“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生动地展示了农业生产的艰辛与丰收,但紧接着的“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却揭示了在广袤土地上劳作的农民仍然无法摆脱饥饿的现实。诗人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指出了社会上的严重问题,即生产与分配之间的不平衡。从艺术表现上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有力,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不仅展现了唐代农民的生活状况,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结构的问题,是一篇集描写、抒情和批判为一体的优秀诗作。
李绅
145首
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李绅六岁时丧父,随母亲迁居润州无锡。二十七岁时中进士,补国子助教。后历任中书侍郎、尚书右仆射、淮南节度使等职,会昌六年(846年)在扬州逝世,年七十四。追赠太尉,谥号“文肃”。李绅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为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著有《乐府新题》二十首,已佚。代表作为《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全唐诗》存其诗四卷。生于乌程(今浙江湖州),长于润州无锡(今属江苏)。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猜您喜欢
古歌
汉·两汉乐府
高田种小麦,终久不成穗。男儿在他乡,焉得不憔悴。
幽居有感
元·曹之谦
閒居仍地僻,门闭草莱深。车马无还往,诗书有讨寻。严霜催岁晚,破屋觉寒侵。计拙烦亲旧,谁能数赐金。
辛丑再过除夜(其一)
清·施钰
一年将尽夜如何,又向声声爆竹过。惟有离愁消不得,今年更比去年多。
苦雨(其二)
明末清初·彭孙贻
泽国三秋候,神州一壑馀。积阴蒸岳渎,流润湿琴书。卧榻朝喧黾,高田夜拾鱼。何时洗兵马,买笠共樵渔。
后醉中放歌五章(其二)
明·胡应麟
君不见阮嗣宗,竹林白眼天朦胧。君不见陶元亮,破帽东篱漉家酿。五斗何如归去来,长啸垆头兴逾王。谢公双屐嵇公琴,明哲胡为异霄壤。步兵臧否吾所师,柴桑三径嗟无资。当时一官不自保.....
次圭父游将军岩韵二首(其二)
宋·朱熹
陈迹真成俯仰间,回头犹认碧巑岏。更烦地主殷勤意,得尽云山表里观。景晏共愁归路远,年侵独负酒杯宽。明朝觅句酬珠玉,剩喜诗情却未阑。
洞庭湖
唐末宋初·张泌
空江浩荡景萧然,尽日菰蒲泊钓船。青草浪高三月渡,绿杨花扑一溪烟。情多莫举伤春目,愁极兼无买酒钱。犹有渔人数家住,不成村落夕阳边。
野望
清·李沂
风卷蓬根野日昏,含凄倚杖望孤村。村中昨夜逃亡尽,还有催租吏打门。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