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禅宗
抒情哲理
写心悟道

赏析

此诗出自宋代诗人黄裳之手,名为《六祖传付偈颂(其二)三祖》。诗中以六祖慧能的禅宗思想为背景,通过简洁而深邃的语言,表达了对佛法真谛的深刻理解与感悟。首句“衣法曾传莫己知”,意指佛法的传承并非显而易见,需要深入体悟才能真正领会。接着,“两山禅定了何疑”一句,描绘了禅定的境界,两山仿佛是静默的见证者,暗示着内心的平静与外界的和谐统一,消除了疑惑。“本无一物非何有”,进一步阐述了佛法的核心——空性观。在禅宗看来,世间万物皆空,没有永恒不变的存在,一切皆是因缘和合而生,因此不存在所谓的“有”。这句诗强调了佛法对于世间现象的超越态度,引导人们从相对的、有限的观念中解脱出来,达到心灵的自由与解放。最后,“大道宁嫌得小儿”则表达了对佛法的普遍性和包容性的肯定。大道并不排斥任何寻求真理的人,无论其年龄、身份如何,只要有心求道,都能得到指引和启示。这句诗体现了禅宗对众生平等、普渡众生的慈悲精神。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禅宗思想中的核心概念,如空性、禅定、平等与包容,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黄裳

724首
元丰五年(1082)进士第一,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卒赠少傅。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和词人,其词语言明艳,如春水碧玉,令人心醉,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词作以《减字木兰花》最为著名,流传甚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