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
宗
皇
帝
挽
辞
(
其
三
)
集
英
春
又
到
,
閒
了
万
年
觞
。
晓
鼓
催
攒
殿
,
悲
风
助
挽
郎
。
帝
符
归
有
道
,
仙
仗
去
无
方
。
谁
念
频
回
首
,
诸
生
泪
两
行
。
悼亡
写景
抒情
春天
悲风
怀古
亲情
挽辞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裳为悼念神宗皇帝所作的挽辞之一。通过“集英春又到,閒了万年觞”两句,诗人巧妙地将自然界的春景与历史的长河相联系,表达了对逝去君主的怀念之情。春天的到来,象征着生命的循环,而“閒了万年觞”则暗示了君主的离世,使得原本庆祝春日的仪式变得沉寂。“晓鼓催攒殿,悲风助挽郎”描绘了丧礼的庄重与哀伤,晨钟暮鼓声中,人们聚集在宫殿前,悲风似乎也在为逝者哀悼,增添了肃穆的氛围。这不仅表现了对神宗皇帝的深切哀思,也体现了古代丧葬礼仪的庄重与哀痛。“帝符归有道,仙仗去无方”两句,诗人以“帝符”和“仙仗”为喻,表达了对神宗皇帝治国理政成就的认可以及对其离去的无奈。这里的“有道”既指神宗皇帝的治国之道,也暗含了对他的道德品质的赞扬。“仙仗去无方”则寓言神宗皇帝已升仙,去向不明,表达了对君主离去的不舍与迷茫。最后,“谁念频回首,诸生泪两行”以第三人称的视角,表达了对神宗皇帝离去后,众多臣子及百姓的思念与哀痛。频繁回首,泪水两行,生动地描绘了人们内心的痛苦与不舍。整体而言,这首挽辞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自然景象、丧礼仪式、治国理念及人物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对神宗皇帝的深切缅怀与敬仰,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君主去世的普遍哀悼之情。
黄裳
724首
元丰五年(1082)进士第一,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卒赠少傅。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和词人,其词语言明艳,如春水碧玉,令人心醉,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词作以《减字木兰花》最为著名,流传甚广
猜您喜欢
南阳春日十首(其一)
宋·陈舜俞
城头古木未知春,官柳柔条日日新。门巷旋开沽酒市,郊原便有踏青人。风烟乍入禽初好,网罟犹多雉肯驯。拟为芳时对樽斝,愧无心事乐天均。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满朝欢
宋·柳永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
离骚
先秦·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唐·权德舆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
金陵览旧
明·蒋山卿
小饮东山忆谢公,傲然携妓醉春风。即今桃李花间月,照入游人尊酒中。
折槛行
唐·杜甫
呜呼房魏不复见,秦王学士时难羡。青衿胄子困泥涂,白马将军若雷电。千载少似朱云人,至今折槛空嶙峋。娄公不语宋公语,尚忆先皇容直臣。
寿藏为顾静趣赋
明·史谨
预寻一穴近西州,松梓苍苍接素秋。举世有谁曾不死,此身于我复何忧。穿林每设生前祭,与客当从醉里游。多少学仙头白士,至今无处觅瀛洲。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