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
农
(
其
二
)
三
更
炊
饭
四
更
起
,
入
山
采
樵
二
十
里
。
樵
归
担
向
市
中
卖
,
杯
盐
升
米
养
妻
子
。
夜
来
西
风
透
骨
寒
,
一
家
喜
跃
忘
衣
单
。
橡
林
坠
果
纷
满
地
,
拾
来
可
供
三
日
餐
。
侬
家
无
田
分
外
苦
,
何
用
劝
农
动
官
府
。
山
头
垒
石
尚
栽
粮
,
贫
人
安
得
一
亩
土
。
田园
情感
亲情
民生
赏析
这首清代诗人周馥的《闵农(其二)》描绘了一个勤劳贫困的农民生活。首句“三更炊饭四更起”,展现了农夫早出晚归的辛劳,天未亮就开始准备一日生计。接着,“入山采樵二十里”强调了山路遥远,采伐木材的艰辛。卖樵所得“杯盐升米养妻子”,体现了家庭生活的艰难,但为了妻儿温饱,他不惜付出辛勤努力。“夜来西风透骨寒,一家喜跃忘衣单”通过环境的寒冷和家庭的欢笑对比,表现出虽然生活困苦,但家人间的亲情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最后两句“橡林坠果纷满地,拾来可供三日餐”则展示了自然的馈赠,即使微小如橡果,也能成为他们度日的宝贵资源。诗中“侬家无田分外苦,何用劝农动官府”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无奈,同时也揭示了社会不公,官府并未真正关心底层民众的疾苦。结尾“山头垒石尚栽粮,贫人安得一亩土”更是直接控诉了贫富悬殊,连贫者最基本的生存之地都难以获得。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生动地刻画了农民的艰辛生活,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和对社会不公的忧虑。
周馥
14首
初从李鸿章司文牍,累保道员。任津海关道。中法战争时,奉鸿章命赴海口编民船立团防。李督畿辅,从赞画立海军,办理轮电路矿及海陆军学校诸事。擢按察使、署布政使。中日战时,任前敌营务处。战后,授四川布政使。辛丑议和,随鸿章入都,为直隶布政使。鸿章死,署直督,旋擢山东巡抚。擢署两江总督,移督两广。光绪三十三年,告归。家居十四年而卒。溥仪为谥悫慎
猜您喜欢
贺李鸿章六十寿联
清·郭柏荫
为四海苍生,祝南极寿星不老;有六旬莱子,知北堂爱日方长。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三月乙巳来赋盐万岁乡且蒐狝匿赋之家晏饭此舍遂留宿是日大风自采菊苗荐汤饼二首(其二)
宋·黄庭坚
幽丛秀色可揽撷,煮饼菊苗深注汤。饮冰食檗浪自古,摩挲满怀春草香。
冬日同何似公伍国开有开暨仁伯弟定国安国侄驼山寻梅赋
明·李孙宸
昔曾京国看梅树,盘里疏条映雪清。一枝两枝移近案,四筵宾客酒同倾。尔时作客空相忆,梦魂几越驼山侧。驿使迢遥书寄稀,罗浮月冷无消息。自从休沐返林邱,赏心还逐旧同游。同游多住梅.....
哭从弟
唐·白居易
伤心一尉便终身,叔母年高新妇贫。一片绿衫消不得,腰金拖紫是何人。
踏莎行(其三)
宋·秦观
晓树啼莺,晴洲落雁。酒旗风飐村烟淡。山田过雨正宜耕,畦塍处处春泉漫。踏翠郊原,寻芳野涧。风流旧事嗟云散。楚山谁遣送愁来,夕阳回首青无限。
春暮过荥泽山下
清·陈以豫
夹路阴垂柳线长,流莺送客出山庄。惜无好梦留春住,愧有閒云笑我忙。斜日渐描人影瘦,落花轻衬马蹄香。回头欲认停车处,谷口烟横暮色苍。
织图二十四首(其十八)祝谢
宋·楼璹
春前作蚕市,盛事传西蜀。此邦享先蚕,再拜丝满目。马革裹玉肌,能神不为辱。虽云事渺茫,解与民为福。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