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
白
海
棠
珍
重
芳
姿
昼
掩
门
,
自
携
手
瓮
灌
苔
盆
。
胭
脂
洗
出
秋
阶
影
,
冰
雪
招
来
露
砌
魂
。
淡
极
始
知
花
更
艳
,
愁
多
焉
得
玉
无
痕
。
欲
偿
白
帝
宜
清
洁
,
不
语
婷
婷
日
又
昏
。
写花
赞美
情感
抒情
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作的《咏白海棠》,通过对白海棠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高洁品性的赞美。首句“珍重芳姿昼掩门”表达了对白海棠的珍视和欣赏,即使白天也要遮掩门户以保护其清雅之态。次句“自携手瓮灌苔盆”则写主人亲自照料,凸显了对花卉的呵护之情。“胭脂洗出秋阶影”运用比喻,形容海棠花瓣如洗尽铅华后的胭脂,映照在秋日台阶上,显得更加纯净。而“冰雪招来露砌魂”则进一步描绘了白海棠的冰清玉洁,仿佛从霜露中招来了仙灵之气。“淡极始知花更艳”揭示了海棠的内在美,越是清淡越显其娇艳。最后一句“愁多焉得玉无痕”借物抒怀,表达诗人内心的愁绪,暗示即使经历再多困苦,白海棠依然保持无暇的气质。整首诗通过白海棠的形象,寓言了诗人对高洁人格的追求,以及在困境中坚守纯洁的心境。结尾“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更是点明了诗人洁身自好的决心,即使在黄昏时分,也不忘保持那份静默的傲然之美。
曹雪芹
90首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关外祖籍辽宁铁岭,生于南京,约十三岁时迁回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名霑,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祖籍存在争议(辽宁辽阳、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出生于江宁(今南京),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因贫病无医而逝。关于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1764年2月1日)、甲申(1764年)初春之说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古橘谣
清·卓肇昌
蓬莱宫前合欢树,碧叶金衣凌霄坞。朝餐五色文彩霞,露浥金茎广寒府。六月珠颗红离离,樵者入山持雷斧。仙室窅然幽以深,小苑丛丛石洞古。洞门白犬笑人来,碧落峰前鸡鸣五。抱犊壁间列.....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