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抒情
忧民
民生

赏析

这首诗《请急赈歌(其三)》由清代诗人蔡廷兰所作,表达了对灾荒中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以及对政府迅速采取行动提供救济的迫切呼吁。首句“救荒如救灾”,将救荒与救灾并提,强调了灾荒救助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接着,“祸比燃眉蹙”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灾荒带来的严重危机,如同火烧眉毛般紧迫。接下来的“杯水投车薪,燎原势难扑”,通过对比,生动展现了微薄的救援对于大规模灾情的无力,比喻救援之少不足以扑灭灾情之大。“叹息此时情,鸟焚巢已覆”进一步渲染了灾民的悲惨境遇,如同鸟儿失去巢穴,无处栖息。随后,“告急书交驰,请帑派施谷”表达了灾民向政府紧急求助的迫切心情,希望得到粮食援助。“连月风怒号,滔天浪不伏”描绘了灾情的严重,连续的恶劣天气加剧了灾情。接下来,“劳公百战身,悬民千里目”表达了对官员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像战士一样为民众付出,关注千里之外的灾情。“愁无山鞠穷,疾奈河鱼腹”描述了灾民生活的艰难,食物匮乏,甚至可能面临死亡的威胁。接着,“藜藿杂秕糠,终餐不一掬”进一步强调了食物的稀缺,即便是粗劣的食物也无法保证每日的摄入。“哀肠日九回,何处求半菽”表达了灾民内心的绝望和痛苦,即使是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也难以找到足够的食物。最后,“见公如得父,幸免填沟渎”表达了对官员的期待,希望他们能及时伸出援手,避免更多人陷入绝境。“去时编户口,稽查费往复”反映了灾后人口统计和物资分配的复杂过程。接下来,“积困苏难迟,倒悬解宜速”强调了灾后恢复的缓慢和困难,呼吁政府尽快采取行动。“我亦翳桑人,不食黔敖粥”表达了诗人自己对灾民处境的理解和同情,同时也暗示了社会上存在一些对灾民漠不关心的现象。“爱倩饥何妨,长歌以当哭”表达了诗人通过歌唱来表达对灾民的关怀和哀悼之情。最后,“安得劝发棠,加宾一万斛”表达了诗人对政府能够提供大量粮食以帮助灾民的强烈愿望。“康济大臣心,补助生民福”呼吁政府官员能够体恤百姓,增加对灾民的援助,以改善民生。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反映了清代社会中灾荒问题的严峻性,以及人民在灾难面前的无助和政府应承担的责任。它不仅是一首对灾民的哀歌,也是对社会正义和人道主义的呼唤。

猜您喜欢

江行吊宋齐邱
宋·辛弃疾
尝笑韩非死说难,先生事业最相关。能令父子君臣际,常在干戈揖逊间。秋浦山高明月在,丹阳人去晚风闲。可怜千古长江水,不与渠侬洗厚颜。
国风·邶风·柏舟
先秦·诗经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愬,逢彼之怒。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
至沪偶病(其三)
清·许传霈
传说烽烟近浦东,哀鸿嘹唳梦魂中。流民贫病无生计,谁仗扁舟万里风。
赠从弟冽
唐·李白
楚人不识凤,重价求山鸡。献主昔云是,今来方觉迷。自居漆园北,久别咸阳西。风飘落日去,节变流莺啼。桃李寒未开,幽关岂来蹊。逢君发花萼,若与青云齐。及此桑叶绿,春蚕起中闺。日.....
古歌
汉·两汉乐府
高田种小麦,终久不成穗。男儿在他乡,焉得不憔悴。
吴下去冬不寒春不雨人以为病城中火灾相仍自十二月至今凡八九发雍熙佛寺灾势尤甚闾里讹言相惊往往徙货泉载家具日为避火计二月乙巳郡守以承天佛寺慧感神像供府第为佛事禳祷是日雨明日雪丁未又大雪农事有初火怪庶或熄人心稍安作诗记其事
宋·程俱
飞虫满空冬不冰,迎春草木皆夭荣。辘轳续绠楹桷燥,绯衣老人白昼行。城中一日二三发,徼巡司暴徒纵横。化城海藏涌地出,耀眼金碧明青冥。中宵澒洞半天赤,一弹指顷随烟升。重云仙人具.....
即事四首(其四)
宋·陆游
放翁老去未忘情,镜里森然白发生。一片常愁见花落,三声最怕听猿鸣。年年双只路傍堠,夜夜短长城上更。晚悟一条差似可,孤舟渔火看潮平。
江夏八咏(其五)奇章亭
宋·贺铸
亭揭奇章榜,斯民孰去思。多惭羊叔子,涕泗岘山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