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
写景
山水
抒情
哲理
怀古
赞美
写山
写水
写风
秋节
节气
咏物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隐匿于自然之中的古老圣地,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其独特的禅意与自然之美。首联“百年胜地隐鼍㟲,谁创禅扉坐涅槃”以“百年胜地”开篇,点出此地历史悠久,且隐匿于寻常之外,暗示其非凡之处。接着“谁创禅扉坐涅槃”一句,既赞美了创建者之智慧与决心,也暗示了此处是修行者心灵归宿之地。颔联“花尽空飞慈雨湿,石阶林立法云团”进一步描绘了圣地的自然景观。花开花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轮回,而“慈雨湿”则赋予了这一景象以慈悲与滋润的意味。石阶旁的树林中,法云团聚,既体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秩序,也暗喻了佛法的深邃与广大。颈联“尼珠吐月千山炯,仙梵随风万壑寒”则将视角转向夜晚,月光洒在山间,使得千山明亮,仿佛尼珠(僧人)的修行之光穿透夜色。仙梵之音随着微风飘荡在万壑之间,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心灵的净化与宁静。尾联“一叩玄关尘梦醒,将心何处更求安”是对前文意境的总结与升华。通过“一叩玄关”这一动作,诗人表达了寻求内心平静与觉醒的过程。在经历了自然与禅宗的洗礼之后,人们的心灵得以净化,不再为世俗的烦恼所困扰,找到了内心的安宁之所。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禅宗思想,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与精神世界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内心平静与自我超越的追求。

猜您喜欢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古橘谣
清·卓肇昌
蓬莱宫前合欢树,碧叶金衣凌霄坞。朝餐五色文彩霞,露浥金茎广寒府。六月珠颗红离离,樵者入山持雷斧。仙室窅然幽以深,小苑丛丛石洞古。洞门白犬笑人来,碧落峰前鸡鸣五。抱犊壁间列.....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