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抒情
怀古
咏物
节操
志向
山水田园
交友之情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吴芾的作品,它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以及他对于友情、生活态度和个人修养的一种深切感悟。诗中充满了对平淡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自己的内心体验,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首句“嗟我性拙疏”直接揭示了诗人的性格特点,他自认为自己的性情质朴而不够圆滑。接着,“平生好泉石”则透露出他对自然景物的偏爱,尤其是清泉和坚硬的岩石,这种喜好体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好景与良辰,风清并月白”中,“好景”指的是美好的景色,“良辰”则是指那些难得的良好时光。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了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和宁静。这里的“风清并月白”更增添了景物的宁静与纯洁。“必对佳友朋,一尊陶永夕”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情谊的珍视,以及他愿意与知己共度美好时光,享受那份简单而深长的情感。“雅志在轻肥,每笑公西赤”则是说诗人的高洁志趣不在于物质上的丰富,而是在于精神上的满足和宁静。这里的“每笑公西赤”可能指的是诗人对那些能够理解他的人报以微笑。接下来的几句“岁晚效一官,粗竭区区力。所得仅牛毛,罪戾如山积。与其镇营营,终朝有忧色。”则描绘了诗人对于仕途生活的无奈和苦恼。他虽然也曾经历过为官之路,但发现自己的努力换来的只是微不足道的成果,而带来的却是重重的压力和罪责。这种状态让他终日忧虑。然而,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沉沦,他在“孰若归去来,日作太仓籴”中表达了对于简单生活的向往。他宁愿选择一种平淡无奇的生活方式,即使是每天辛勤地劳作,也比那种充满压力的官场生活要好。随后,“虽然食不充,野性还自得。况复二老人,年来多病厄。”诗人表达了即便是物质上有些许不足,但他仍然能够保持自己的本真和自由。他也提到了“二老人”的健康状况,可能是在强调生活中的不易,以及对于亲人的关心。在“杜门奉旨甘,此意自平昔。端欲务宽闲,初非为矫激。”中,诗人表达了他对过去的某种决定的理解和接受。他曾经选择了某种生活方式,这并不是出于突然的冲动,而是出于一种深思熟虑后的选择。“他日会稽归,斯言终不食。人谁谅此心,交游谩千百。”这里诗人在表达,他将来有一天会回归到自己的本真状态,那时他所说的这些话,别人也许永远无法理解。在他的交际生活中,也许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真正地理解他的内心世界。最后,“独幸王夫子,相知如鲍叔。怜我气早衰,短发仅覆额。”诗人感慨地说,他非常庆幸能有像王夫子这样的朋友,他们之间的了解就像是古代的鲍叔一样深厚。他还提到了自己的身体状况,“气早衰”意味着他的精力在逐渐消退,而“短发仅覆额”则形象地描绘了他的外貌。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对人生态度的抒写,以及对于精神自由和本真自我的追求,展现了一位宋代文人的深邃情怀和内心世界。

吴芾

1146首
浙江台州府人(现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田市吴桥村)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官秘书正字,因揭露秦桧卖国专权被罢官。后任监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爱自强、励精图治

猜您喜欢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醉中作
宋·陆游
名酝羔儿拆密封,香粳玉粒出新舂。披绵珍䱹经旬熟,斫雪双螯洗手供。吟罢欲沉江渚月,梦回初动寺楼钟。炉烟袅袅衣篝暖,未觉家风是老农。
题王元章画梅花
元·熊梦祥
水影晴光为写神,当时已是失天真。一从残角吹新曲,几向寒溪觅故人。缟袂归来犹有月,佩环飞去更无尘。莫言醉魄空离落,信把和羹属大臣。
六言
宋·陈起
破窗有子书鸦,杜门无客尝茶。春事应怜幽独,隔墙飞过杨花。
雨中(其三)
元末明初·蓝仁
燕仆多空垒,莺僵在远林。春霜晴不久,社雨冷难禁。妄动徵前失,深藏异此心。故山栖老鹤,永夜自长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