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君
以
建
昌
霜
橘
见
寄
报
以
蛤
蜊
赠
我
以
海
昏
清
霜
之
橘
,
报
君
以
淮
南
紫
唇
之
蛤
。
橘
肤
软
美
中
更
甜
,
蛤
体
坚
顽
口
长
合
。
开
花
结
子
幸
采
摘
,
没
水
藏
泥
岂
蕲
得
。
二
物
同
时
有
不
同
,
赋
形
与
性
由
天
公
。
请
君
下
箸
聊
一
饱
,
莫
索
珠
玑
向
此
中
。
咏物
赞美
写果
写形
写味
情感
友情
赠答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孔平仲所作的《朱君以建昌霜橘见寄报以蛤蜊》。诗中通过对比海昏的清霜之橘和淮南的紫唇之蛤,展现了两种自然产物的不同特性与命运。橘子的柔软甜美与蛤蜊的坚硬闭合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自然界中事物的多样性和独特性。诗的前两句“赠我以海昏清霜之橘,报君以淮南紫唇之蛤”以对仗的形式,简洁明了地介绍了两种礼物,橘子和蛤蜊。橘子被赋予了“清霜”的修饰,暗示其在寒冷季节成熟,而“紫唇之蛤”则描绘了蛤蜊的色泽特征,形象生动。接着,“橘肤软美中更甜,蛤体坚顽口长合”进一步描述了这两种物品的质地与口感。橘子的外皮柔软,内里甜美,而蛤蜊的外壳坚硬,开口不易,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开花结子幸采摘,没水藏泥岂蕲得”这两句则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与珍惜。橘子需要适时采摘才能保持其美味,而蛤蜊若长时间浸泡在水中或埋藏于泥中,则难以存活,强调了自然生长周期的重要性。最后,“二物同时有不同,赋形与性由天公”总结了橘子与蛤蜊各自独特的形态与性质,是由大自然赋予的,体现了万物各有其道的哲学思想。“请君下箸聊一饱,莫索珠玑向此中”则是诗人对读者的邀请,鼓励大家品尝这些自然界的馈赠,不必追求过于珍贵的珍宝,享受生活中的简单美好。整首诗通过对橘子与蛤蜊的对比,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奇妙与多样性,也蕴含了对生活的哲思与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孔平仲
860首
政和元年(1111)病卒,终年六十八岁。《清江三孔集》四十卷中,平仲占21卷
猜您喜欢
羽可舍人书来,寄示新刻诗文集并惠春兰,赋谢
清·刘绎
春意入新诗,言念层山麓。忽得山中书,清芬溢简牍。开缄见故人,情意遥相属。别久话弥长,缕缕盈篇幅。裒然大集富,迩来见新续。连宵正披吟,鲁鱼时碍目。重承善本贻,字字朗珠玉。想.....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次韵姚比玉雪中之作
明·董纪
风雪虽严莫掩关,天开图画一时间。闾阎均作白银阙,培塿尽为群玉山。上将功成淮蔡下,故人兴尽剡溪还。屯边百万皆骁勇,伫听王师奏捷班。
乳源出水岩采雪花赠高士周孝廉诩
明末清初·屈大均
乳山多异卉,岁晏发寒林。不作冰霜色,谁知草木心。幽香盈石室,素影傍瑶琴。迟暮吾何惜,凭将答所钦。
酬朱孔年惠菊(其二)
明·林俊
柴桑归爱一身轻,中路黄花到眼明。不见芙蓉见秋水,最难摹索是风情。
杨梅坞
宋·董嗣杲
仙子遗丹满瑞峰,累累疑与荔枝同。金婆传种移根异,火齐烧空满坞红。鹤顶分丸凝晓露,猩唇结颗缀薰风。曩时若解包茆贡,一骑星驰入汉宫。
诏平以三十自寿诗见示,长句补祝
清·丘逢甲
男儿三十不将相,看花长醉珠江舫。红牙小拍鹤南飞,选词亲付珠娘唱。但作鸳鸯便是仙,满江花气养韶年。玉台仙眷工新咏,寿郎诗写红瑶编。吹彻琼箫弹锦瑟,来共荷花祝生日。荷花世界水.....
和中峰大师梅花百咏(其六)
明·李确
萧然无累是清神,深谷如依郑子真。调鼎未逢黄阁老,临妆不妒汉宫人。高寒只对中宵月,解脱何忧万斛尘。若问长安旧知已,漫劳持赠一枝春。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