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西
湿
西
写景
抒情
秋天
登塔
情感
感慨时序
季节变换
景色描述
地理景观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复的作品,名为《因何常德招游西塔有诗遂和》。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应邀友人至西城之西塔游玩,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友情的珍视。首句“支提压西城”,通过形象地描述西城被高耸的山峰所环绕,设置了一种壮丽的开篇。紧接着,“境绝天香集”则是描绘了一个超凡脱俗的仙境,其美景胜过人间。“招邀乘逸兴,步驶追随急”表达了诗人被朋友之邀请而感受到的喜悦和急切的心情。他们一起前往西塔,不仅是为了欣赏自然风光,也是为了享受这份难得的友谊。“到门病眼明,晓逐秋云入”则展现了诗人到了目的地后,对周围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早晨云雾中透出的阳光的捕捉。这里,“病眼明”可能是指诗人的眼睛因长时间观赏美景而感到疲劳,但仍旧清晰地感受着自然之美。“浮屠喜跻攀,万象在拱揖”描写了诗人对佛塔的仰望和攀爬,以及对周围环境中所蕴含的无限景象的欣赏。这里,“浮屠”指的是高耸的佛塔,而“喜跻攀”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美好事物的向往。接下来的“古洞积阴霭,暗澹龛像湿”进一步描绘了西塔周围的环境,其中“古洞积阴霭”可能指的是古老的洞穴中积累着深沉的阴影,而“暗澹龛像湿”则可能是对佛龛内壁因潮气而显得湿润的细节描写。“登兹翻百忧,履危非我习”表达了诗人在攀爬这座高塔时,对于世间烦恼的暂时遗忘,以及面对险峻之路所展现出的勇气和决心。这里,“登兹”指的是登上西塔,而“履危非我习”则是说这种攀岩越障并不是诗人平日里的习惯。“南山西出秦,迤逦序等级”和“北渭东赴海,汹涌动都邑”两句分别描绘了南山的壮丽景色以及北渭河流向东海的情形。这里,“南山西出秦”可能是指从南方的山脉延伸至古代的秦国,而“北渭东赴海”则描述了北渭河自源头至入海口的一段旅程。“林梢见新月,整归尚依郁”表达了诗人在返回途中所看到的美丽景象。这里,“林梢见新月”是指在树林间隙看到初升的明月,而“整归尚依郁”则可能是说尽管要回到日常生活,但心中仍旧保留着对自然之美的依恋。最后,“兴来莫重辞,时节不可及”强调了珍惜当下、把握机遇的重要性。这两句诗告诉我们,无论是友情还是美好的时光,都应该尽力享受,不应错过。

猜您喜欢

东寺寒泉
明·王越
一曲清泉绕寺流,老怀应共此泉幽。吟乘雨气清诗骨,醉吸冰花涤酒愁。天巧凿开云窟冷,地灵分出海门秋。饮牛洗耳浑閒事,留与征人照白头。
虎丘临眺和朱侍御(其二)
明·严嵩
翠岭晴烟锁鹫峰,玉泉阴洞隐龙宫。高攀双树青冥上,俯瞰三吴宿雾中。沙浦断云低度鸟,石林修竹静吟风。禅房水石佳游在,尘世沧桑浩劫空。
江汉
明·蒋主孝
江汉同流接混茫,萧萧芦荻雁南翔。姓名不到公卿府,泉石喜游君子乡。青眼昔年羞阮籍,白头今日老冯唐。思乡怀古浑閒事,酾酒椎牛兴自长。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德州舟中遇李户部两山北上别后却寄二首(其二)
明·于慎行
君登兰省去,予汎镜湖归。两桨还相背,双星竟不违。心期鸥作侣,生事薜为衣。只有空山梦,愁时少雁飞。
又赠上人(其三)
宋·周南
橙橘青时最有香,包山架后两番霜。上人梦里营诗思,比似看经僧更忙。
姑苏怀古
宋·释义传
西南山水佳,清游何款款。白云无定踪,飞入长洲苑。空台谁与登,麋鹿去人远。啼月城头乌,风悲易凄断。烂开木芙蓉,寒塘弄清浅。凭虚一徘徊,西飞日何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