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读书
场景
励志
赞美
教育环境
应试状态
政务
朝政
祝福
祥瑞
总结:

赏析

这首元代马祖常的《贡院忆继学治书》描绘了科举考场内庄严肃穆的氛围以及考官与考生之间的互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节描写,展现了古代科举考试的场景。首句“棘闱粉署隔重墙”,以“棘闱”(科举考场)和“粉署”(官署)对比,形象地描绘了考场内外的隔离状态,暗示了考试的严格与公正。接着,“校艺分官属正郎”一句,点明了考官的身份,强调了他们对考生作品的评判职责。“五夜风帘烧蜡烛,九天冰树剂龙香”两句,通过夜晚的风帘、燃烧的蜡烛、九天之上的冰树以及龙香的香气,营造出一种既紧张又神秘的考试氛围。这里不仅体现了考试的持续时间之长,也暗示了考官和考生对于考试的虔诚与敬畏之心。“周旋接武尚书履,供帐留茵御史床”则进一步描绘了考官与考生之间的互动,通过“尚书履”和“御史床”的细节,展现了考官的威严与考生的恭敬。这一场景体现了古代科举制度中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最后,“胪唱閤门春色曙,侍臣应奏庆云章”两句,描绘了考试结束后,大臣们在宫门迎接新科进士的情景,以及他们可能向皇帝献上庆贺之词。这不仅表达了对新科进士的祝贺,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人才选拔的重视和庆祝。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生动地再现了古代科举考试的庄严与神圣,以及其中蕴含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

马祖常

258首
回族著名诗人。光州(今河南潢川)人。延佑二年,会试第一,廷试第二,授应奉翰林文字,拜监察御史。元仁宗时,铁木迭儿为丞相,专权用事,率同列劾奏其十罪,因而累遭贬黜。自元英宗硕德八剌朝至元顺帝朝,历任翰林直学士、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江南行台中丞、御史中丞、枢密副使等职。为文法先秦两汉,宏瞻而精核,富丽而新奇,内容多制诏、碑志等类作品,诗作圆密清丽,除应酬之作外,亦有反映民间疾苦的作品

猜您喜欢

寿韦鸿初
明·陈克侯
海上新秋夕,华筵风露清。兔灵供药度,鹊喜下桥迎。系出彭城远,家传汉相名。弱龄才卓荦,彩笔气峥嵘。几奏东方牍,犹然鲁国生。桥门多士拥,璧水五经横。岂谓鳣堂兆,仍劳僰道行。巴.....
清平乐·子直过省,生日候殿试,席间作
宋·葛立方
文章惊世。半挹南宫第。蟾窟澄辉天似洗。折得窅窊丹桂。当年蓬矢生贤。流霞满祝长年。更愿巨鳌连钓,枫宸第一胪传。
浣溪沙·和曾纯甫题谢氏小阁
宋·张抡
筑室峥嵘占宝峰。退朝燕坐万缘空,出尘高志抗冥鸿。何日嘉招陪一笑,看君豪饮釂千钟。试凭鄙句作先容。
题陈象贤竹素图
元末明初·王冕
君家竹素园,异彼筼筜谷。插架牙签三万轴,卷藏东观吞天禄。清风明月时往来,红尘不堕香芸堆。蝌蚪鸟迹一玉开,怀幽抱密真奇哉。炙汗不流珠光重,信知龙种皆书种。黄钟声切凤皇啸,玉.....
和林宝文鹿鸣宴韵
宋·王炎
材如杞梓总堪论,气压龙媒定蹑云。画戟凝香供张饮,彤墀射策待方闻。月中折桂虽堪喜,马上看花未足云。忧国爱君伸素志,始酬劝驾意殷勤。
次韵李公显
宋·张纲
士有鸿鹄志,万里一举翮。胸中自廊庙,肯顾三亩宅。李侯气迈爽,词锋凛霜戟。老夫晚结交,文会欣有绎。剧谈到时事,唾手欲任责。短褐天路高,畎亩抱忠赤。风雷惜变化,泥蟠等蜥蜴。结.....
游庐山栖贤寺
元末明初·危素
弱冠好山水,朅来庐阜阳。憩涧微雨至,入林春风香。载经三峡桥,地籁闻铿锵。解带缘石磴,爱此泉流长。泄岩凝素乳,洒树见飞霜。冷冷转空曲,湛湛涵清光。五老九千仞,巉绝天中央。紫.....
书适二首(其二)
宋·陆游
心清绝欲早,才薄去官多。月下时闲钓,云边每浩歌。野堂青草覆,山市白驴过。也有成功处,新降百万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