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
颍
川
公
秋
夜
诗
泬
寥
空
色
远
,
叶
黄
凄
序
变
。
洞
浦
落
遵
鸿
,
长
飙
送
巢
燕
。
千
秋
流
夕
景
,
百
籁
含
宵
啭
。
峻
雉
聆
金
柝
,
曾
台
切
银
箭
。
写景秋景
咏物大雁
情感秋悲
季节秋天
手法含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的景象,充满了孤寂与萧索之感。"泬寥空色远,叶黄凄序变"中,"泬寥"形容天气的淡远,"空色"指的是那空旷而又遥远的天际,而"叶黄凄序变"则表现了树叶转黄,秋意浓重,给人以时光易逝、万物更新之感。"洞浦落遵鸿,长飙送巢燕"一句,通过对水流与风的描写,传递出一种自然界的动态美。"洞浦"指的是深邃的水塘,而"落遵鸿"则是水波连绵之意;"长飙"形容的是悠长的风,"送巢燕"则是风中带着鸟儿归巢的温馨。接着的"千秋流夕景,百籁含宵啭"两句,更深化了诗人的情感。"千秋"一词,透露出诗人对历史长河、世事变迁的沉思,而"流夕景"则是指那不断流逝的黄昏时分;"百籁含宵啭"中,"百籁"形容夜深静谧之声,而"含宵啭"则让人联想到夜幕下的虫鸣,给人以生命力与寂静并存之感。最后两句"峻雉聆金柝,曾台切银箭"通过对古建筑与器物的描绘,增添了一种历史的沉重感。"峻雉"形容的是高耸的城墙,而"聆金柝"则是指那坚固的门闩;"曾台"一词,是对古代台榭的提及,而"切银箭"则可能隐喻着战事或历史的变迁。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历史遗迹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生命易逝以及历史沉重感的深刻体验。
庾信
323首
庾(yǔ)信(513年—581年),字子山,小字兰成。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南北朝时期文学家、诗人。其家“七世举秀才”、“五代有文集”,他的父亲庾肩吾为南梁中书令,亦是著名文学家。庾信“幼而俊迈,聪敏绝伦”,自幼随父出入于萧纲的宫廷,后来又与徐陵一起任萧纲的东宫学士,成为宫体文学的代表作家,其文学风格被称为“徐庾体”。累官右卫将军,封武康县侯。侯景之乱时,庾信逃往江陵。后奉命出使西魏,因梁为西魏所灭,遂留居北方,官至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北周代魏后,更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临清县子,世称其为“庾开府”。时陈朝与北周通好,流寓人士,并许归还故国,唯有庾信与王褒不得回南方。庾信在北方,一方面身居显贵,被尊为文坛宗师,受皇帝礼遇,与诸王结布衣之交,一方面又深切思念故国乡土,为自己身仕敌国而羞愧,因不得自由而怨愤。最终在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老死北方,年六十九,追赠原职,并加荆、淮二州刺史。有《庾子山集》传世,明人张溥辑有《庾开府集》。庾信是由南入北的最著名的诗人,他饱尝分裂时代特有的人生辛酸,却结出“穷南北之胜”的文学硕果。他的文学成就,昭示着南北文风融合的前景。小字兰成。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他以聪颖的资质,在梁这个南朝文学的全盛时代积累了很高的文学素养,又来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经历丰富了创作的内容,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