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
月
十
四
日
游
凌
云
寺
昔
贤
登
兹
山
,
逸
气
凌
清
旻
。
诵
诗
怀
太
白
,
考
易
思
景
纯
。
至
今
平
羌
水
,
常
浸
月
半
轮
。
追
寻
所
凿
室
,
石
古
莓
苔
新
。
后
岂
无
来
者
,
倏
忽
迹
已
陈
。
壁
间
记
岁
月
,
刻
划
如
龙
鳞
。
自
非
传
一
世
,
烂
若
配
三
辰
。
姓
名
虽
尚
存
,
谁
复
知
其
人
。
我
游
方
之
外
,
久
忘
实
之
宾
。
但
饮
佛
耳
泉
,
永
洗
凡
心
尘
。
山水
怀古
抒情
游记
自然景色
佛寺游
佳节旅游
石壁
节序游咏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晁公溯在正月十四日游历凌云寺时的所见所感。他追慕古代贤士的风范,登临高处,豪情壮志直冲云霄,仿佛能与李白等诗仙相接。他在诵读诗篇时怀念太白,研读《易经》时思考景纯的思想。诗人还提及了李白当年可能留下的遗迹,如那映照着半轮明月的平羌水,以及古老的凿石室,上面的刻痕犹如龙鳞,见证了历史的痕迹。诗人感慨后世或许还有人来访,但这些遗迹已显陈旧,只有墙壁上的年月刻痕留存。他认为,除非这些文化瑰宝能流传百世,否则就像星辰般璀璨却难以长久被人铭记。尽管贤人的姓名尚在,但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已经鲜有人知。诗人在此刻超脱世俗,只愿在佛耳泉边洗涤心灵的尘埃,寻求内心的宁静。整首诗寓含对历史的敬仰和对个人修行的追求。
猜您喜欢
浈阳峡
明·释今无
不信江流有路通,双岩忽裂见虚空。石屏生觉霜筠细,云窦斜开鸟道穷。夜静爱当船上月,心閒受得峡中风。随时歇处吾归处,辛苦都来怯塞鸿。
汉宫春·庚午春阴郊行过颐和园
清末近现代初·梁启勋
云重天垂,怪巍楼不见,春入平湖。湖边麦畦涨绿,犹带霜腴。惺忪柳眼,倩东风重染花须。青石上,泉流暗壁,依稀人境清殊。堪笑昔年仙侣,但高吟楚些,谁解吴歈。兴亡古今几许,岂曰天.....
政仲留饮醉书长句
宋·刘学箕
春归无计堪留连,川原暗绿屯云烟。涓涓涧谷声潺潺,夜来急雨春风颠。天公知我爱山癖,晨光薄林晓日出。浮阴扫尽山屹立,叠嶂层峦凝黛湿。此时来访故人居,膻荤为我开兵厨。真珠滴槽不.....
湖上杂诗(其二)
清末近现代初·陈曾寿
雪净高下峰,几点岩腹绿。心知有佳处,禅栖托修竹。永惭枯定僧,片偈了幽独。饭馀更何事,洗钵对寒玉。耽游记坡老,寺寺留芳躅。冲雨洗足眠,钟动随僧粥。有如永嘉师,妙觉参一宿。高.....
杨道孚墨竹歌
宋·吕本中
君不见渭川之阴卧龙横千秋,貌取者谁文湖州。十年笔意闭黄壤,只今妙手唯杨侯。杨侯画竹尽真迹,功夺造化令人愁。满堂回头看下笔,扰扰云烟乱晴日。大丛纵横高入云,斜风落叶秋纷纷。.....
奉和严藕渔宫允蒙恩予假南还述怀之作次元韵(其二)
明末清初·屈大均
敕取新词内使催,中堂持草入蓬莱。玄成讽谏书金上,太白清平赐锦回。北阙鹓鸾方接洽,西山松菊又归来。东邻嫁毕今无女,歌舞何人更作台。
宿虞山逍遥游是先文靖公读书馆
清·严禹沛
萧然一丘壑,明哲此幽栖。墙借悬崖匝,轩因荫桂低。月明松鼠啸,林暗草虫啼。烦抱清风涤,中宵梦不迷。
奉和随王殿下诗十六首(其三)
南北朝·谢朓
神心遗魏阙,中想顾汾阳。肃景怀辰豫,捐玦剪山糃。时惟清夏始,云景暧含芳。月阴洞野色,日华丽池光。草合亭皋远,霞生川路长。端坐闻鹤引,静瑟怆复伤。怀哉泉石思,歌咏郁琼相。春.....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