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

鹿
便
咏物
动物
赞美
写鸟
写肉食
记梦

赏析

这首诗《鹿筋》由清代诗人吴敦仁所作,通过对鹿筋这一食材的描绘,展现了其在宴席上的独特地位与价值。诗中不仅赞美了鹿筋的美味与珍贵,还通过对比与联想,赋予了鹿筋更深层次的文化意义。首联“剖来全鹿解留筋,供入宾筵酒味醺”,开篇即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鹿筋的获取过程和它在宴会上的地位。鹿筋从完整的鹿体中精心取出,作为宴席上的佳肴,其独特的风味让宾客们沉醉其中,享受着美酒佳肴带来的愉悦。颔联“不似养茸当补益,却嫌市脯尚膻荤”,通过对比,进一步突出了鹿筋的独特之处。它不同于一般的滋补品,也不像市面上常见的肉类制品那样带有浓厚的腥膻味,而是以其独特的口感和香气,赢得了人们的喜爱。颈联“食非鸡肋称觞便,熟并熊蹯借箸分”,继续对鹿筋的食用体验进行描述。鹿筋并非无足轻重的鸡肋,而是值得举杯庆祝的美食;它与熊蹯(熊掌)一同上桌时,人们会借助筷子将其细细品尝,充分感受其独特的风味。尾联“犹记芝田衔草日,班龙珠顶别毛群”,以回忆的方式,将鹿筋与更深层次的文化联系起来。这里可能暗指鹿在自然界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与人类社会中的某些象征意义相联系,如鹿的温顺与吉祥,以及在古代文化中鹿与龙的关系,暗示鹿筋不仅是美食,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寓意。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鹿筋的细致描绘,不仅展现了其在饮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也通过对比、联想等手法,赋予了鹿筋更丰富的内涵,体现了诗人对美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猜您喜欢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为人题翎毛四首(其三)锦鸡
明·陈㷆
虬枝翻老圃,下有双锦衣。曾笼贡天子,刷羽依晴晖。
西畴诗老贻白鱼一双七叠手字韵谢之
清·吴之振
黄犊长子孙,放浪溪山久。江南千石鱼,利较力田厚。蓑笠乞网师,笭箵结溪友。相逢菰芦间,不复问谁某。女阳西郭西,古城上培塿。一卷冰雪诗,得自钱手。未许掩瑕瑜,底用饰疵垢。贻.....
竹鹤图为医士仵思道题
明·管讷
此君风致极萧闲,合与胎仙共一班。千岁影迷苍雪里,九皋声在绿云间。平安莫谩传书去,径造休教报客还。挂向芝房无点俗,长年相对悦清颜。
又赠上人(其三)
宋·周南
橙橘青时最有香,包山架后两番霜。上人梦里营诗思,比似看经僧更忙。
一落索·咏风鸢
清·董元恺
鸷鸟凭空而起。云霄堪致。青春一线上青天,禁得无声堕地。怪底轻狂可喜。欲飞还止。十年前事忆儿童,此日依然故纸。
读史记随笔(其十一)
清·爱新觉罗·弘历
钩弋云阳遇暴风,娥姁肇祸实无穷。少孙漫许为贤圣,岂是千秋定论公。
望江南/忆江南
宋·欧阳修
江南蝶,斜日一双双。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韩寿爱偷香。天赋与轻狂。微雨后,薄翅腻烟光。才伴游蜂来小院,又随飞絮过东墙。长是为花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