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
春
新
苔
侵
破
榻
,
积
雨
懑
空
楼
。
湿
过
衔
泥
燕
,
饥
翻
失
食
鸥
。
水
兼
江
树
动
,
地
接
海
云
浮
。
腊
月
寒
相
近
,
龙
钟
拥
敝
裘
。
写景
春
水
鸟
季节
腊月
冬天
怀古
感叹时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雨季中自然界的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感触。首联“新苔侵破榻,积雨懑空楼”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雨后苔藓蔓延的情景,以及雨水累积导致的楼阁压抑之感,营造出一种潮湿、沉闷的氛围。接着,“湿过衔泥燕,饥翻失食鸥”通过燕子衔泥和鸥鸟觅食的细节,生动地表现了雨天对生物活动的影响,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水兼江树动,地接海云浮”两句进一步扩展了视野,将视线从局部的景象转向更广阔的自然景观,江水与树木在雨中摇曳,地平线与海云相连,展现出雨后大自然的壮丽与辽阔。最后,“腊月寒相近,龙钟拥敝裘”则收束全诗,点明时令为寒冷的腊月,诗人穿着破旧的裘衣,形象地表达了在严冬中生活的艰辛与孤独,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历经沧桑后的淡然与坚韧。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雨天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个人情感的巧妙融入,展现了明末文人对于自然环境变化的敏感观察和深刻思考,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猜您喜欢
酬对雪见寄
唐·许浑
飞度龙山下远空,拂檐萦竹昼濛濛。知君吟罢意无限,曾听玉堂歌北风。
至日用张伯举韵
宋末元初·仇远
博士无毡卧冷斋,有朋喜自远方来。腊前一信春先到,陇首数枝梅已开。少忍年荒须辟谷,尚迟酒禁且衔杯。山中茅屋不归去,空想秋风暗绿苔。
赠三侍御
唐·常建
高山临大泽,正月芦花乾。阳色薰两崖,不改青松寒。士贤守孤贞,古来皆共难。明君错甚才,台上飞三鸾。操与霜雪明,量与江海宽。束身视天涯,安能穷波澜。孤鹤在枳棘,一枝非所安。逸.....
游溪西寺
宋·华岳
寺觉重游好,僧期后会赊。青虫彫病叶,白鸟篆平沙。水瘦石生齿,山寒梅未花。功名今有待,且谒惠公茶。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宋·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沈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次韵子瞻题泗州监仓东轩二首(其二)
宋·苏辙
万斛尘飞日为霾,无心退食自成斋。梅生红粟初迎腊,鱼跃银刀正出淮。卧病空看帆度碛,诵诗犹记雪填阶。夹河南北俱形胜,且借高城作两崖。
满路花·夜抵江城,闻蜡梅香,同刘易台柬黄艾罨
明末清初·张夏
芦遮曲岸天,竹碎沙滩月。榜人乘夜渡、呼声捷。严寒堕指,百丈迎风折。星芒动金阙。送下栴檀,却随鼓角清越。常年于役,半刺怀磨减。何如茅屋卧、耑修业。暗麝飘来,此亦晨钟发。素交.....
听转庵弹琴
宋·许及之
竞春人去客苔侵,喜对安仁理玉琴。百尺游丝非助我,一声啼鴂是知音。湘桃作意红兼白,碧柳随宜浅更深。昨日胭脂今日雪,可怜墙角两来禽。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