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
梢
青
·
中
秋
西
湖
泛
月
湖
上
清
秋
。
南
屏
钟
递
,
岚
翠
烟
浮
。
衣
怯
新
凉
,
月
扶
残
醉
,
人
倚
兰
舟
。
月
明
正
好
勾
留
。
且
放
棹
、
湖
心
上
头
。
镜
净
浮
光
,
潭
空
泻
影
,
人
在
瀛
洲
。
湖景
泛月
抒情
情感
中秋月景
人月情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中秋时节,西湖之上的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月色、湖水、山色以及人的活动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首先,“湖上清秋”四字点明了地点和季节,清冷的秋意为整幅画面奠定了基调。“南屏钟递,岚翠烟浮”两句,通过听觉与视觉的双重描绘,展现了西湖特有的静谧与幽深。南屏山上传来的钟声,与山间缭绕的雾气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种神秘而和谐的氛围。接着,“衣怯新凉,月扶残醉,人倚兰舟”三句,进一步刻画了人物的情感状态。在微凉的秋夜中,人们或轻抚衣裳,感受着初秋的寒意;或在月光的陪伴下,缓步于湖畔,享受着醉后的宁静;或依偎在小舟之上,静静地欣赏着湖面的美景。这些细节生动地展现了人物在自然美景中的悠闲与自在。“月明正好勾留。且放棹、湖心上头。”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喜爱与不舍,希望在这明亮的月光下多停留一些时间。同时,诗人邀请读者一同划船至湖心,共同体验这份美好。最后,“镜净浮光,潭空泻影,人在瀛洲”四句,以比喻的手法,将湖面比作一面镜子,反映出周围景物的倒影,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这种景象既展现了西湖的清澈与广阔,也暗示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综上所述,这首《柳梢青·中秋西湖泛月》通过细腻的描绘,不仅展现了中秋之夜西湖的独特魅力,也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猜您喜欢
湖上白莲十首(其九)
明末清初·何巩道
自泛西湖户不扃,閒从烟水赏俜停。赋残明月头堪白,呼遍澄江梦已醒。艳色未投金紫客,苦心终老水云亭。秋风转眼炎凉态,莫近花田傍素馨。
七月既望过圻村访蔡金风适冲寰翁至同登龙山寻幽谷钓台诸胜晚留小酌泛月而归(其四)
明·安希范
冥搜兴未已,夕阳忽西下。湖光展轻縠,霞彩纷相射。伫望既忘疲,盘石更可藉。良会既巳逢,好景复堪诧。迫暝乃言旋,主人固相迓。儿童喜奔走,空庭期卜夜。鲜脍荐盈□,芳醴酌深斝。留.....
题湖上僧房
宋·释智圆
深隐远城郭,平湖景色闲。苦吟终夜月,清梦彻寒山。径冷秋苔合,庭幽岳鸟还。红尘趋竞者,谁得扣松关。
双湖竹枝词(其六)
清·全祖望
初元夹岸丽人行。莫是袁家女饭僧。若到更深休恋恋,湖心怕过牡丹灯。
尚湖舟中
清·席佩兰
众叶绘秋色,乱峰波上明。云多疑树重,风正觉帆轻。远水群鸥小,长空一雁平。篷窗饶暮景,收拾到诗情。
送叶东叔归永嘉
宋·连文凤
君浙余闽数千里,相逢共饮西湖水。湖水正甘鱼正肥,一曲离歌入秋耳。八月风高草木悲,荒城日夜尘沙飞。家山况有古雁荡,此山不归将何之。
湖中曲二首(其二)
明·冯梦祯
春色年年讵有涯,梅花将落又桃花。如花更有娇歌女,尚少胡姬弄琵琶。
廓然再和复答之六首(其三)
宋·释德洪
湖水行歌鸭绿新,吴音清软十分真。但知客子幽情快,不管游人醉眼瞋。戈昔曾闻能倒日,笔今犹喜解收春。剩将诗句藏深箧,归去须知展玩频。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